01 中國生豬現貨10月份上半月的大漲原因何在
國內生豬現貨價格在國慶節開始了新一輪的暴漲,短短半個月價格就從24元/KG漲到了28+元/KG,並引發了市場的熱議、發改委的喊話。
究其原因,我們認為有:
1、豬周期上行的預期依舊存在。從能繁母豬推後10個月來模糊測算未來的生豬基礎數量是市場分析的基本邏輯。2021年6月份開始國家公佈的能繁母豬數據開始出現回落,一直持續到2022年5月份,因此,無論是現貨市場還是期貨市場,產業鏈人士和投資者普遍認為2022年下半年的豬價重心將逐步上行,而始於4月下旬的豬價暴漲,也進一步加劇了市場對此的認知。買漲不買跌心態使得豬價和供應出現了正反饋,這就有點類似於反身性原理,預期會強化價格的表現並互現影響。
2、成本端的推動。豆粕玉米價格高企,飼料成本較高。但我們認為這並不是這半個月生豬價格最核心的問題,畢竟當下的豬糧比已經非常可觀,生豬養殖利潤也非常不錯,頭均養殖利潤已經高達1000元/頭。
3、北方散戶積極購買育肥豬進行二次育肥。眾所周知,壓欄或者二次育肥會降低短期豬肉供應壓力。由於集團場尤其是上市公司有自己的生產計劃,普遍不會進行大規模的二次育肥,但是在看漲後市的時候,集團場適當的推遲三四天出欄也是合理的。
這裡我們發現,遼寧地區由於近三年先後發生了2019-2020年非洲豬瘟淘汰產能、2021年下半年至2022年上半年的行業巨虧導致產能進一步壓縮,散戶普遍不願意自繁自養進行生豬養殖。但這部分散戶養殖戶更願意進行二次育肥或者外購仔豬進行養殖。
我們用養殖戶二次育肥100頭生豬為例進行測算,一般來說,二次育肥的效率會差一些。如果2個半月的時間生豬價格從22元/KG的標豬價格漲到了32元/KG的大肥價格,體重從100KG漲到了150KG,那麼養殖戶的收益主要有2部分,一部分是增重的50KG的養殖利潤,另外一部分是購買生豬後的差價利潤。
由於散戶進行購買預混料進行養殖,加上不在財務上進行三費的扣減,因此,總的收益額為100頭*(150-100)KG*(32-16)元/KG+100頭*100*KG(32-22)元/KG=8+10=18萬元,再扣掉一頭豬大約150元的損耗共1.5萬,大約養100頭豬進行完美的二次育肥的總收益是18-1.5=16.5萬。
如果兩公婆養400頭豬,其2個多月的時間進行二次育肥會有超過60萬的收益,當然了,大肥價格可能不會達到32元/KG,我們的測算結果也需要打個折扣,但在上漲周期,散戶通過二次育肥是可以有較好的收益的,遠遠好於其選擇自繁自養或者外購仔豬飼養。
10月份上半月屠宰量並沒有大漲或者大跌,且終端消費沒有明顯好轉,價格大漲主要是有投機需求的增長。市場反饋當下生豬現貨市場是缺豬不缺肉。大肥供應偏少,標豬不缺,肉也不缺。標肥豬的價差倒也驗證了當下的大肥豬的缺少。但大肥的需求主要是在冬季腌臘時候才需要,養殖戶普遍期望在11月下旬集中出欄賣個好價格。那麼為了把標豬養肥到大肥(150KG+),往往需要兩三個月的時間,這也就意味著9月份他們就要進行二次育肥,如果挑的豬比標豬體重還輕,則需要散戶在更早的時間進行操作。
除了部分一直從事專業的二次育肥養殖戶,市場外也有部分衝著豬周期的資本進行如此操作。這部分投機需求,即我們認為就是養殖行業里存在著大量的、無法全面統計的二次育肥養殖戶。
02
生豬供需情況和期貨合約的未來演繹邏輯
現貨市場情緒往往會有類似。2017年蛋雞產業鏈遭遇了較為嚴重的產能過剩,在5月份主產區現貨價格一度跌破2元/斤,直接跌破二十年新低。但隨著產能的淘汰,市場對於下半年的雞蛋現貨價格有比較強的上漲預期,併在6月份上旬率先啟動,現貨暴漲帶動近月合約1707從2400在短短3周里漲到了3600+,1808合約從2800漲到了3800+。
但由於需求還沒啟動(雞蛋現貨大漲往往發生在七八月,即中秋節前),投機需求帶來的現貨保持不可持續,隨後現貨價格出現了明顯回落,並帶動1707、1708合約回落,產業鏈重新回歸合理估值。隨後,在供需矛盾明顯的供不應求的大格局下,雞蛋1801震蕩走高,走出了較為穩健的上漲行情,給投資者帶來了豐厚的回報。
當下,生豬期現貨面臨的環境要比當年蛋雞行業複雜。一方面是我國當下口罩事件造成的經濟增長預期較低、收入增長預期、消費信心不足等問題,這無疑會制約後面春節前旺季的上漲空間。另外一方面,當下24-26元/KG的價格已經讓養殖戶有較好的養殖利潤,再往上走面臨一定的政策壓力。二次育肥的這部分產能無疑會在11月下旬腌臘開始時集中出欄,供需兩旺是傳統的季節性走勢。而今年絕對價格較高,高價會抑制需求,雖然彈性不好把握和測算,但絕對的高價確實會打壓需求也是市場的一致認知。
這麼高的價格(28+元/KG)是否意味著腌臘季的需求會不及預期?2022年上半年由於豬價的絕對低迷,屠宰量(對應著消費量)同比2021年上半年有較高的增長,四季度是否是供需兩弱甚至的供大於求也不是不可能。
隨著勝利大會的召開,集團場將放量供應。這也就意味著10月16號開始一周左右的時間現貨供需矛盾短期將變成供大於求。如果大會召開期間如果集團場密集出欄都無法使價格明顯降溫、供應產能去化一部分,那麼我們可以預期的是2301合約多頭將拖著貼水繼續被動跟漲現貨,後期2301合約的上行空間將較為有限,而如果毛豬價格能大跌,帶動二次育肥散戶選擇落袋為安進行拋售去產能,那麼2301和2303合約的上漲空間就打開了,正所謂不破不立。
另外,值得註意的是,近幾個月生豬飼料的銷售數據顯示生豬供應已經環比逐步恢復,明年下半年生豬行業的價格或將回落到成本線附近,那麼這對於2307和2309合約是較為明顯的空頭合約。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