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時間,俄烏戰場上的形勢發生了逆轉,估計烏軍是看過了《孫子兵法》,直接來了一套漂亮的“聲南擊北”,成功收復哈爾科夫大片領土。好事的西方媒體也報道說,烏軍已經達到俄羅斯國境線邊上了,就差攻過去了。烏軍除了春風得意的宣佈自己的戰果以外,還向外界展示了俘虜的俄軍士兵以及繳獲的武器彈葯當中。在這些琳琅滿目的武器裝備當中,烏軍宣稱還繳獲了中國援俄的武器彈葯。

根據烏方發佈的視頻照片顯示,烏軍在繳獲的彈葯當中發現一批寫有漢字的60迫擊炮炮彈。然而俄軍武器裝備序列當中根本就沒有60毫米迫擊炮。這些彈葯是“中國製造”沒錯,不過不是給俄羅斯的,而是給阿爾巴尼亞的。根據不完全統計,中國曾支援阿爾巴尼亞各類火炮11000多門,炮彈822萬發,各類裝甲車及坦克890輛,180餘架飛機,46艘艦艇以及數百枚導彈。在阿爾巴尼亞加入北約後,這批保存完好的武器彈葯也援助給了烏克蘭。

痛心

烏克蘭生產的KBA-118型火箭炮正是仿製中國的63式迫擊炮,這批60炮彈正好用的上。但這批炮彈是怎麼落入俄軍之手的呢?根據推測,很可能是俄軍在進攻烏軍過程當中繳獲的,因為俄軍自己用不上而暫時儲存起來,現在又被“烏軍”繳獲。

雖然烏克蘭自擺烏龍,但通過這件事又讓“吃瓜群眾”關心起來,俄軍為何不從中國購買武器裝備?要知道受到西方製裁的俄羅斯軍工業現在的境況不說舉步維艱,但日子也絕對不好過。就連歐盟主席馮德萊恩都聲稱,“俄軍正從洗衣機、洗碗機上摳芯片用”,這話絕對不是空穴來風。

另一方面,西方援助烏克蘭的先進武器源源不斷,尤其是“海馬斯”火箭炮系統在烏軍的反攻當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烏克蘭國防部長列茲尼克就公開表示,“海馬斯”等西方武器的精確打擊效果,給俄軍帶來了極大的恐懼。他還希望,西方能夠繼續提供同類武器。

與有北約撐腰的烏軍相比,俄軍只能使用“龍卷風”、“颶風”等服役時間不短的火箭炮拿來以牙還牙,但這些火箭炮無論是在性能、火箭彈射程等方面和“海馬斯”有著不小的差距。為此西方則認為,中國火箭炮技術獨步全球,白俄羅斯正好曾經獲得中國火箭炮技術,那麼俄軍將很容易獲得中國技術的火箭炮對其進行反制。

美國《軍事觀察》雜誌刊文稱,白俄羅斯引進中國A200火箭炮技術,研製生產了本國的“波羅乃茲”多管火箭炮。該火箭炮性能優異,可發射301毫米火箭彈,最大射程200公里,同樣可以發射戰術彈道導彈。該雜誌表示,“海馬斯”在“波羅乃茲”的面前不過是個“小玩意”,甚至兩者都不適合拿來比較,因為差距過於明顯,定位都不一樣。

“波羅乃茲”火箭炮是白俄羅斯在中國的幫助下,綜合A300和A200火箭炮的優點而研製的遠程火箭炮系統,旨在取代蘇制的220毫米“颶風”和300毫米的“龍卷風”火箭炮。該炮全重40噸,自動化程度很高,乘員僅3人,定向器為8管,單發火箭彈重量為750千克。火箭彈採用兩級固體火箭發動機設計,最大飛行速度能達到1600米/秒,早期型號射程為50~200千米,可飛“錢學森彈道”,對方很難攔截。該火箭炮採用慣性+GPS/“格洛納斯”聯合制導,最大精度能達到30~45米,火力打擊範圍達400平方千米。採用模塊化設計的“波羅乃茲”火箭炮系統可以很容易的更換2個裝有M20近程彈道導彈的發射箱,該導彈射程290千米,精度為30~45米。

“波羅乃茲”研發成功後,立即成為白俄羅斯陸軍中的“王牌明星”武器,是白俄羅斯歷次閱兵式中的主角,並多次在演習當中大發神威,成為白俄陸軍的“定海神針”。除此之外,該火箭炮還成功出口阿塞拜疆,併在“納卡衝突”中表現不錯。因此《軍事觀察》雜誌認為,俄羅斯“近水樓臺先得月”,可以從白俄羅斯引進“波羅乃茲”火箭炮反制烏軍的“海馬斯”火箭炮系統。

可以說,西方炒作俄軍可能得到“波羅乃茲”火箭炮系統,一定程度上就是在唱衰俄羅斯的武器裝備。尤其是近一段時間以來,俄三軍裝備幾乎都在“俄烏特別行動”中栽了跟頭。比如黑海艦隊的“莫斯科”號巡洋艦等水面艦艇,空軍的蘇-30SM、蘇-35、蘇34等戰鬥機,陸軍的T-90A/T-90S/T-90M等陸戰裝備都有損失,都讓全球各國懷疑俄式武器的真實性能,直接影響了俄羅斯的軍事武器裝備出口。

近年來深受西方製裁之苦的俄羅斯,能源出口和軍工貿易是俄羅斯唯二能夠賺錢的生意,因此絕對不能夠被西方攪黃,特別是西方炒作俄羅斯反買中國武器裝備的新聞,會更加加重這種不利狀況。在這種情形下,就連一向以“強人姿態”示人的俄羅斯總統普京也不得不出面回應。

根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的報道,普京在與國防工業系統企業負責人會面時表示,俄羅斯的軍事裝備有效地抵抗西方武器,表現很好。普京指出,俄羅斯武器在烏克蘭戰場上表現的很搞笑。包括航空隊、遠程 精確導彈、航空武器、火箭炮、裝甲武器等。普京在會上還宣佈,2022年上半年,俄羅斯向海外合作伙伴出口價值超60億美元的軍工製品。

在西方的製裁下,尤其是美國的施壓之下,已經讓埃及放棄蘇-35的採購合同,印尼也擱置了採購蘇-35的計劃。6個月的時間內出口60億美元的軍火,這樣的成績可謂來之不易。普京在會上專門表揚了軍工從業人員,他說“得益於設計師、工程師、工人的才智和幹勁,以及他們以負責任的態度對待下達的任務,俄羅斯的國防工業對鞏固國家安全和改進提高陸軍和海軍的作戰能力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客觀來講,中國的不少武器裝備在性能方面已經全面超越俄羅斯同類產品,以中俄如今的關係,取而代之也不是不可能。但俄羅斯綜合各種因素考量,恐怕不會輕易的採購他國武器裝備。最好的證據就是剛剛結束不久的“軍隊--2022”論壇上,俄羅斯簽訂了超過5000億盧布(約84億美元)的武器採購合同,涉及戰略武器、高超音速導彈、無人機和裝甲車等。如今普京總統表態再度表明,俄式武器仍然是俄軍的最佳選擇。

Post a comment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