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供應端推導
母豬存欄對應於10個月以後的肥豬供應。從母豬推,產能從今年3月份開始環比回升,4-8月加速增,9-10月以後拐頭往下,整體看今年產能是個恢復的年份,四季度才會開始減少,官方和涌益的數據基本一致,後者相對前瞻性一些。今年2-3月曾短暫出現過一波二育和凍品入庫的熱潮,但很快消失和減弱。原因:A、產能往後在堆積,信心不足。B、春季肥豬消化能力弱,離重大消費季遠,不適合大規模壓欄。
由於生產效率以及豬病影響,從去年的實踐來看,仔豬數據比母豬數據更能反映實際產能的變化情況。仔豬數據顯示,今年壓力最大的時候在4-5月,5月以後壓力有所減輕,5、6、7三個月供應量呈下降趨勢,但幅度比較平和,不會跟去年一樣有斷檔出現,另外8月以後供應逐步恢復至偏高水平。從仔豬的生產看,去年11-今年2、3月份確實有指標下降的情況,代表豬病情況有所增多,但並不顯著多於往年。
其他佐證方面,從協會數據推,5月有縮量,但不大,6月略有恢復,但7、8月份再度下降,整體減量比較溫和,與涌益數據比較一致。從涌益公佈的小豬出欄占比看,非正常死亡的小豬在今年一季度有所增加,但整體在季節性可控範圍內。最後,考慮小體重豬在今年初的潛在損失,今年供應縮量有可能比數據顯示的稍微提前。
鏡像模型說明的是當期價格對40周之後價格的反向影響,從供應端著腳,其結果顯示,反彈或在7-8月份發生,但有提前的可能。季節性數據顯示,5月以後豬價偏漲(縮量+消費小幅啟動)。
體重端看,當前出欄均重穩,宰後均重降,說明豬在釋放,而非往後積累;體重增幅弱於季節性幅度,說明悲觀心態下主動沒有壓欄,被動也沒有積累,豬在應出盡出。另一方面,均重同比仍明顯偏高2-3kg,對當期構成了壓力。體重的證據說明豬在釋放,但對當期構成壓力,跟去年類似,比去年壓力更大。
02
需求端情況
屠宰量在淡季更多表明供應,但異常的屠宰量和價格的互動關係,可能能夠一定程度揭示需求。今年屠宰量同比明顯偏大,但價格沒有同比偏低,證明需求一定是好於去年的,分兩塊:一是基礎消費,疫情放開後同比一定是增加的,二是凍品入庫量大,跟21年趨同,能分擔當期供應,但會導致壓力後移。另外,當前本來處於消費淡季,說需求不好是說環比減量,但同比是偏好的。
而從鮮凍品價差、鮮銷率看,其值同比偏低,也印證了消費雖有改善,但幅度有限。
03
總結
從屠宰端看,今年以來供應量偏大,從偏大的屠宰量、偏高的體重以及不斷增加的凍品庫容可以看出來,但從體重整體走穩、沒有隨季節性增加也可以看出,豬在應出盡出,沒有往後積壓,這為後期階段性的反彈提供了條件。
從基礎產能看,最早5月,持續至7-8月份,供應有因年初豬病損失導致供應縮量的可能,且進入5-6月以後天氣轉熱,豬只生長降速,5-7月份豬價積累起了一些溫和的、幅度不大的反彈條件,但中期看產能充沛,三季度中後期豬價仍偏悲觀,仍不排除重新跌破成本,如果三季度不壓欄,四季度消費啟動後會價格表現應該會好一些。
從消費和凍品端看,消費整體沒有大的驚喜,中性看,凍品對後期是個壓力。
政策方面能維持現貨上半年在14元/公斤受到支撐,但短期看,豬價仍缺乏往上的驅動,市場增倉對壘,在等待5月份縮量的發生,一旦等不到,盤面遠月會開始重新擠升水。
最後,單純看盤面,指數總持倉在7~8w-10~11w這個區間波動,倉高了漲不動,倉低了跌不動。換句話說,總持倉偏高時謹防反彈,不要過於追空,總持倉偏低了時謹防下跌。當前看,五一後三個交易日大幅增倉1.3w手至接近10w手的水平,價格卻跌幅不大,空頭增倉打壓的效果不佳,結合當前現貨接近14元/公斤附近,且有官方喊話,資金抄底的思路較濃,近期建議逢低買思路,暫避做空,等減倉反彈到了高位再看供應端的情況。長期看今年豬價缺乏大漲條件,產業端留意逢高鎖定利潤的機會。
All Rights By 財經都知道 © 2020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