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成了爆倉日!
昨日下午2點50分左右,比特幣突然暴跌,10分鐘之內跌近1000美元。不僅接連失守2萬美元及1.9萬美元關口,抹平自2020年12月首次突破2萬美元後的全部漲幅。
雖然隨後跌幅有所收窄,但據幣界數據顯示,截至北京時間6月18日21時,虛擬貨幣合約一日內共爆倉近20億元人民幣,波及6萬人,其中最大單筆爆倉高達2868萬元。包括神馬M21、阿瓦隆1066 Pro在內的大部分礦機已達到關機價格(挖礦的成本價),即開機就虧損。此外,螞蟻T17、螞蟻T17e、阿瓦隆1146 Pro等礦機目前已接近關機幣價。
關於突然暴跌的原因,大家眾說紛紜。
有網友認為是,luna引起的defi連鎖爆倉反應。也有網友表示,據說是三箭資本創始人ZHU SU跑路了,管理的200億美元加密貨幣基金歸零了。
據瞭解,比特幣自去年11月達到69000美元的巔峰以來,至今已經下跌超70%。第二大加密貨幣以太幣昨日也暴跌10%,為2021年1月以來的最低水平,據此前最高位下跌近80%。整個加密貨幣市場去年11月總市值為3萬億美元,現在的總市值約為9000億美元,短短7個月已經“蒸發”掉了2.1萬億美元,接近於一個蘋果的市值。
巴菲特“最後的慈善午餐”以1900.01萬美元成交
北京時間6月18日10點30分,最後一次巴菲特午餐拍賣在ebay結束,5位競拍人經過5天43輪出價,一位以W字母開頭的買家最終以1900萬美元(約合1.28億元人民幣)的歷史最高價競拍成功。“最後的午餐”也成為“最貴的午餐”。
創辦於2000年的巴菲特慈善午餐活動,至今已完成21次拍賣,共籌集了超過5300萬美元的善款,全部捐給格萊德基金會以幫助低收入者和無家可歸者。由於新冠肺炎疫情,巴菲特慈善午餐沒有在2020年和2021年舉行。
此次拍賣是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一年,也將是最後一年。今年的拍賣獲勝者最多可以帶七位客人在曼哈頓Smith&;Wollensky牛排餐廳與巴菲特共進午餐,具體的時間由雙方協定,餐桌上唯一不能談論的話題是巴菲特接下來可能會買什麼。該午餐拍賣所得善款將全部捐給美國非營利組織格萊德基金會。
普京:俄羅斯不反對烏克蘭加入歐盟
當地時間6月17日,歐盟委員會提議給予烏克蘭歐盟候選國地位。對此,俄羅斯總統普京在第25屆聖彼得堡國際經濟論壇(SPIEF)上回應表示,歐盟不是軍事組織,因此俄方不反對烏克蘭加入歐盟。
普京表示,俄羅斯反對的一直是烏克蘭的軍事發展,因為這對俄羅斯構成威脅。“如果是涉及經濟一體化的問題,沒問題,這是他們的選擇。”普京也指出,如果烏克蘭執意加入歐盟,它將“變成西方國家的半殖民地”。
普京說,俄羅斯開展特別軍事行動是“被迫採取的必要措施”,“局勢遲早會恢復正常,俄羅斯改善與烏克蘭的關係是必然的”。普京同時強調,俄羅斯不會用核武器威脅別國。
6月16日,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在基輔會見到訪的德、法、意、羅四國領導人。法國總統馬克龍在會後表示,法國、德國、意大利和羅馬尼亞四國已經達成一致,希望歐盟委員會立即給予烏克蘭歐盟候選國地位。
6月17日,歐盟委員會建議給予烏克蘭歐盟候選國地位。對此,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在官方推特賬戶上發文表示歡迎,稱這是烏克蘭獲得歐盟成員資格道路上的第一步。他表示,烏克蘭期待下周歐盟峰會的積極結果。
俄最大化肥生產商宣佈減產多至三成
據媒體報道,俄羅斯鉀肥生產商Uralkali母公司Uralchem的首席執行官Dmitry Konyaev宣佈,該公司已將今年化肥出口量削減了25-30%。
這一消息引發外界關註,俄羅斯作為全球最重要的化肥供應國,目前化肥年產量超5000萬噸,已占全球化肥產量的13%。根據聯合國農業組織數據,2021年,俄羅斯氮、磷、鉀三種肥料的出口貿易值均位居世界前三,占比均在15%-20%。
據悉,此次宣佈減產的化肥公司Uralchem是俄羅斯最大化肥生產商之一,也是該國氨、尿素和氮肥生產量最大的企業之一,目前擁有超過300萬噸氨、300萬噸硝酸銨、120萬噸尿素和100萬噸磷酸鹽和複合肥的生產設施。根據2021年的生產數據,該公司生產了俄羅斯23.1%的硝酸銨、15.8%的氮肥、15.1%的氨、14.1%的尿素和其他肥料。
針對目前全球通脹、物價飛漲、糧食危機等問題,6月17日,俄羅斯總統普京在聖彼得堡國際經濟論壇(SPIEF)上表示,這與俄羅斯開展的特別軍事行動無關,而是美國和歐盟實施的經濟政策所導致的系統性問題。
他表示,當前國際社會的首要任務是增加對全球糧食市場供應。俄羅斯可以確保國內糧食安全和國內市場,並有能力大幅增加糧食和化肥出口,下一季的糧食供應可能增加到5000萬噸。
全球“加息潮”來襲,海外資產估值面臨衝擊
本周短短五個交易日,國際金融市場卻是上演驚心動魄行情,歐美主要股票指數遭遇跳水重挫,美元指數和美債表現上下翻飛劇烈波動,在全球市場風險偏好回落壓力下,大宗商品市場整體承壓下行。
究其原因,市場人士認為,在海外通脹失控之下,歐美央行被迫更激進加息,加大全球經濟滯脹甚至衰退威脅,引發風險偏好與流動性急劇收緊,導致風險資產遭遇全面衝擊。
就在美聯儲6月剛剛一次性加息75個基點,創28年來最大的單次加息幅度記錄後不久,海外更多經濟體跟進美聯儲加息步伐。英國央行將基準利率從1%提高到1.25%,不僅是7個月來第五次加息,更將利率推升至13年來的最高水平;瑞士央行也出乎市場意料跟進加息50個基點,這是瑞士央行自2007年以來首次升息;歐洲央行也計劃在7月貨幣政策會議上將關鍵利率上調25個基點,歐洲央行還進一步表示,如果歐元區通脹形勢未見好轉,9月份的加息幅度可能會更大。
對此,倫敦Mazars首席經濟學家拉加里亞斯(George Lagarias)表示,“對於央行來說,我們正處於一個新時代,降低通脹是他們唯一的目標,即便代價是失去金融的穩定和增長”。
國信期貨研究咨詢部主管顧馮達告訴記者,今年海外市場正處於本世紀以來最大規模和強度的“加息潮”中。今年上半年,全球近70個主要國家和地區的央行及金管局上調基準利率,面對美聯儲更激進加息的行動和表態,英國歐盟和瑞士在內更多經濟體跟進,無疑驗證了海外加息潮已形成更大更猛烈態勢,市場需要警惕 “加息潮”外溢帶來的衝擊。
他表示,歐美央行因地緣政治等問題持續誤判通脹,引發當前貨幣政策決策進退兩難,預計下半年海外貨幣政策和市場流動性加速收緊將成定局,經濟滯脹乃至局部衰退的“灰犀牛”風險將加大,市場風險偏好收緊,風險資產高位回撤壓力較大。
面對美聯儲更為激進的加息,美國華爾街機構也紛紛在最新報告中加大對經濟衰退風險的擔憂。摩根大通策略師表示,由於擔心美聯儲的政策出現失誤,標普500指數暗示目前美國經濟衰退的可能性為85%。其指出,在美國過去11次經濟衰退中,標普500指數平均下跌26%。此前,由於市場對通脹飆升和美聯儲大舉加息的擔憂,美股持續下挫,標普500指數已經自高點跌超20%,進入了“技術性熊市”,而這往往是經濟衰退時才會出現的情景。
摩根大通以Nikolaos Panigirtzoglou為首的策略師在報告中寫道:“總體而言,市場參與者和經濟主體對衰退風險的擔憂似乎加劇了,如果他們堅持相信自己的判斷並據此作出行動,比如說削減投資或支出,那麼衰退預言可能會自我實現。”
值得註意的是,就在兩周之前,摩根大通首席全球市場策略師和全球研究聯席主管Marko Kolanovic還認為美國和全球經濟將避免衰退。這顯示出在美聯儲帶動下,各國更為激進的加息潮正削弱市場對未來的信心。
根據CME“美聯儲觀察工具”顯示,美聯儲7月加息75個基點的概率大幅升至86.2%,到9月份期間累計加息125至150個基點的概率已飆升至90%以上,這意味著金融市場全面重估了美聯儲激進加息的可能,並且幾乎完全認定了美聯儲在未來一個季度就會加息125-150個基點,一旦未來通脹降幅低於美聯儲預期,不排除未來美國的利率目標上限或將進一步提高。
顧馮達表示,歐美通脹失控和美聯儲應對失措也佐證了市場對滯脹甚至衰退的憂慮。目前歐美的通脹數據正處於近四十年來最高水平,海外經濟陷入滯脹的風險已明顯提高,美聯儲被迫強化加息周期對海外風險資產和實體經濟增長的衝擊不容小覷。
“回顧海外歷次加息潮可以發現,美聯儲為首的海外央行其實主要往往受制於體制機制和本國經濟發展的立場,並不能完全避免金融危機的發生,例如在互聯網泡沫和2008年金融危機前兩年,美聯儲都處於抑制通脹而快速加息的節奏,這推動市場流動性大幅收縮,進而刺破海外股市和地產在內的風險資產泡沫。”
目前海外信貸市場出現2020年以來最明顯的衰退風險信號,從美國到亞洲,海外信貸市場正顯示出兩年多來最糟糕的緊張跡象:本周美國垃圾債券的息差及其對沖成本也出現了兩年來的最大漲幅,目前美國垃圾債利差自2020年以來首次突破500個基點;歐洲垃圾債違約保險成本也飆升至2020年11月以來的最高水平;亞洲(日本除外)投資級美元債券的違約保險成本也達到2020年4月以來的最高水平,海外信用違約成本的飆升反映出海外信貸投資者越來越擔心。隨著失控的通脹迫使美聯儲進一步推高借貸成本,更多企業將更難展期現有債務或出售新債券,海外央行激進加息導致經濟大幅收縮的風險以及部分地區的新冠疫情衝擊正顯著加大海外市場違約風險。
顧馮達表示,隨著海外加息步伐越發激進,目前金融市場定價已明顯轉向危機模式,市場對經濟衰退的憂慮定價已明顯體現在投資領域的資本大規模避險轉移。6月以來歐美市場的垃圾債券收益率大幅飆升,重現2020年歐美新冠疫情最恐慌時期的市場表現,機構和資本出於海外宏觀經濟前景惡化,大規模拋售評級最差的垃圾債券或高風險資產,轉向更穩定和更安全的避險資產。他認為投資者應及時做好應對風險的思想準備,對持有頭寸較大的風險資產應更多研究對沖套保。
多位業內人士指出,面對海外滯漲憂慮以及歐美市場局部經濟衰退風險,市場投資者應在大類資產中減少風險資產敞口,強化避險資產配置比例,因為一旦海外滯脹和經濟衰退到來,股市以及大宗商品等主要風險資產偏向於承壓下跌,而黃金以及債券等避險資產偏向於上漲;匯率則呈現非美貨幣貶值,尤其是與資源出口掛鉤的新興市場匯率或面臨先堅挺後貶值的壓力。對於有色等大宗商品市場而言,滯漲周期的前期階段由於通脹上行明顯,會拉動所有主要有色礦業資源品齊漲,但隨著通脹對於消費能力的侵蝕會加大抑制實際需求,那麼需求主導型的商品將承壓。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