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活下來作為最主要綱領,邊緣業務全線收縮和關閉,把寒氣傳遞給每個人”,華為任正非在內部講話中的這番言論,成為了當前不少失意企業家的真實寫照。

  曾三度榮登胡潤中國首富的黃光裕,出獄回歸後,沒能實現定下的18個月帶國美重回原有市場地位的目標。為幫公司解決當下的員工薪資緩發等問題,黃光裕自掏腰包為國美救火,接連提供三筆總價5億港元的免息貸款。

  身為造車新勢力老牌玩家威馬汽車的掌舵者,沈暉先是陷入12億年薪的天價薪資爭議,但與2019年至2021年期間累計虧損接近175億元、幾番衝擊資本市場仍未上市的現狀相比,沈暉需要幫威馬解決的問題更為棘手。

  而另外一個由李一男率領的新能源造車隊伍,則面臨首款量產汽車NV短期無法交付的窘境。與此同時,自游家背後的火星石科技也深陷裁員倒閉的疑雲之中。

  風口之下的生鮮電商品牌每日優鮮,則同樣卷入裁員解散的傳聞之中。2018年至2021年累計超過106億元的虧損,壓得每日優鮮喘不過氣。如何解決員工薪資未能按時發放、拖欠供應商貨款、市值瘋狂蒸發等問題,讓身為每日優鮮創始人的徐正成為“年度失意財經人物”中的一員。

  將視線進一步拓展至全球視野,特斯拉CEO馬斯克也遭遇了頗為不順的一年。雖然特斯拉已是全球新能源汽車行業的龍頭企業,但其跌跌不休的股價仍不少投資者“揪心”;馬斯克入主推特後,外界又接連傳出諸多新的質疑聲。

  與此同時,由扎克伯格一手打造、與推特同處社交媒體賽道的FACEBOOK,在改名“Meta”宣佈全面進軍元宇宙之後,目前並未取得明顯的進展。為瞭解決公司的困境,這家美國的科技巨頭也不得不走上大規模裁員之路。

  一千個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誰是你心目中的2022年“最水逆”企業家,歡迎分享至郵箱:[email protected]

  黃光裕壯志未酬,自掏5億港元免息貸款救國美

  曾一手創辦家電巨頭國美的黃光裕,曾於2004年、2005年、2008年三度問鼎胡潤百富榜摘下中國首富的榮譽。但黃光裕的人生在2008年出現了轉折,彼時黃光裕因此前商業運作上的違規情況,被北京市公安局帶走調查。2010年,黃光裕因非法經營罪、內幕交易罪、單位行賄罪被正式判處有期徒刑14年。

  去年2月,黃光裕正式出獄。出獄後不久,黃光裕便火速回到企業一線,併為國美立下“力爭用未來18個月的時間,使國美恢複原有的市場地位”的雄心壯志,為此還進行了一系列大刀闊斧的改革。

  然而,如今早已過了黃光裕的交卷時刻,但黃光裕顯然沒能帶國美走出困境。即便是將國美App改名為“真快樂”,黃光裕和國美也沒能真正快樂起來。

  今年8月,黃光裕在公開信中坦言,其對執行的困難預料不足,加之疫情長時間擾動,導致現實與這一目標有一定差距。對於未能實現的18個月的既定目標,坦然接受外界的質疑和批評。

  而更為嚴峻的是事實是,國美不僅沒能重現昨日的風光,還一度陷入裁員、員工薪資未能如期發放、拖欠供應商貨款的危機之中。據網上爆出的國美讓員工簽署的承諾函顯示,自2022年10月起,公司在未來半年到一年的時間里,員工工資可能會延遲發放,公司還讓員工做好在這段時間內與公司同舟共濟、共渡難關的思想準備。

  財報顯示,2017年至今年上半年,國美零售歸屬於母公司的凈虧損分別為4.5億元、48.87億元、25.9億元、69.94億元、44.02億元、29.66億元,五年半的時間國美零售歸屬於母公司的凈虧損達到驚人的222.89億元。

  為瞭解決當下的難題,黃光裕頻繁減持公司股票。雷達財經註意到,自去年12月至今,黃光裕、杜鵑夫婦已多次減持國美零售的股票,二人的持股比例已從去年12月22日的60.98%降至今年12月15日的24.7%,持股比例縮水了一半以上。

  而黃光裕連番減持股票的目的,正是為了向國美“輸血”。據國美零售12月8日發佈的公告顯示,控股股東黃光裕全資擁有之公司Shinning Crown與公司簽訂貸款協議,Shinning Crown同意向公司提供價值1.5億港元的貸款。

  緊接著,12月14日、12月22日,國美零售又再度發佈兩則公告,宣佈黃光裕通過全資擁有之公司Shinning Crown再度向其提供價值分別高達2億港元、1.5億港元的兩筆貸款。截至目前,黃光裕已通過全資擁有之公司累計向國美零售提供總價值5億港元的貸款。

  值得註意的是,這三筆貸款均為免息及無抵押,初始期限為六個月,可由訂約雙方於屆滿前以書面形式延長。而據媒體報道,黃光裕提供的免息貸款主要有兩個用途,其一是支持國美零售流動性,其二是解決員工部分工資問題。

  當下國美為了自救,不惜“斷臂”砍掉30個區域內不盈利的門店,同時放開加盟或者類加盟的模式,引入更多外部資源,此外國美還將大力發展直播業務,但對於黃光裕而言,國美接下來能否走出困境仍充滿諸多不確定性。

  三年巨虧175億,沈暉仍未圓威馬上市夢

  與“蔚小理”並稱“造車新勢力F4”的威馬汽車,其創始人兼CEO沈暉在2022年裡壓力頗大。

  早些時候,身為威馬頭號人物的沈暉,一度陷入年薪高達12億以上的爭議之中。據威馬的招股書顯示,沈暉2021年的年薪高達12.62億元,占到當年公司總營收的近三成。其中,沈暉當年的薪金和花紅約為201.1萬元,受限制股份/購股權開支約為12.6億元。

  對於外界提出的天價薪資質疑,沈暉回應稱,香港的薪酬和內地的年薪是兩個概念,12億是股權激勵,並非現金性質,因此不會產生實際的現金支付。如果威馬汽車創業失敗,這個數字就是零;如果威馬汽車創業很成功,這個數字甚至會超過12億。自己的實際年薪是201萬,和行業的平均水平差不多。

  招股書上天價薪資引發的熱議還未完全散去,據媒體報道,今年11月,沈暉又向全體員工發出一封題為《和衷共濟,共渡難關》的內部信。

  這封內部信中提到,威馬汽車自今年10月以來實施了一系列降本措施以應對資金壓力,如M4及以上級別管理者主動降薪,僅發放50%的基本工資;其他員工發放七成的基本工資;發薪日從次月8日調整至次月25日;還一併取消額外獎金、留任獎金及年終獎的發放,並暫停發放購車補貼等。

  12月26日,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對吉利和威馬21億元天價知識產權糾紛作出一審判決,威馬與吉利長達四年的官司也終於落槌。據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判決結果,原告勝訴,被告威馬系多家公司需賠償吉利控股及吉利汽車研究院700萬元,包括經濟損失500萬元和為制止侵權的各項花費200萬元。

  判決顯示,威馬要停止使用用於EX5車型上的5個汽車零部件圖紙。法院審理後認定,這5個圖紙相關信息均屬於吉利。對此,威馬方面表示,該案件判決尚未生效,已經提起上訴,停用圖紙對公司沒有實質性影響。

  與此同時,天眼查顯示,安吉智行物流有限公司與威馬新能源汽車銷售(上海)有限公司、威馬汽車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的非訴保全審查裁定書於近日公開。相關文書顯示,申請人安吉智行物流公司請求法院查封、凍結被申請人威馬兩公司價值7652.77萬元的財產。法院認為,安吉智行物流公司的申請符合法律規定,裁定執行。

  除了這前述提到的煩心事外,威馬儼然有更嚴峻的問題需要解決。據威馬遞交的招股書顯示,2019年至2021年,威馬汽車分別錄得41.45億元、50.84億元、82.06億元的期內虧損,三年時間威馬汽車累計虧損近175億元。

  與此同時,早前處於同一起跑線的“蔚小理”早已登陸更廣闊的資本市場,就連靠後梯隊的零跑汽車也已於今年9月末衝擊港股成功。而身為造車新勢力較早入局的玩家,威馬汽車近期被傳有意借殼Apollo出行上市,但目前威馬仍需要在上市的隊伍中苦苦等待。

  NV無法交付,李一男造車夢難圓

  和沈暉一樣,同樣扎根於新能源汽車賽道的李一男,在2022年即將收官的最後一個月,帶來了NV無法交付的消息。

  據大乘汽車發佈的《致NV用戶的一封信》顯示,自10月NV面世以來,共收到24376名意向用戶的支持,但由於自身的原因,NV短期內將無法交付。

  為了彌補用戶,大乘汽車表示將在48小時內全額退款,併為訂車用戶準備一臺NV車模,以及200元星巴克消費卡作為補償。

  據瞭解,NV是自游家品牌旗下的首款量產車型,此前於今年10月正式上市,售價區間為27.88萬元至31.88萬元。據自游家母公司火星石科技有限公司介紹,自游家是“與大乘汽車聯合打造的全新品牌”,也是李一男在小牛電動成功上市後的全新創業項目。

  雖然大乘汽車並未在這封信里提到NV短期無法交付的具體原因,但外界有猜測認為,背後原因或與大乘汽車的生產資質有關。

  首款汽車未能如期交付的同時,火星石科技還被爆出裁員風波。自12月起,陸續有媒體報道稱,火星石科技陷入倒閉裁員的境地,作為創始人的李一男做出公司關門、遣散人員的決定,各部只保留個別人員“善後”。與此同時,還有多位來自常州生產基地的自游家員工稱,目前公司已開始分批次辦理離職手續,公司計劃全部清退。

  對於外界的倒閉傳聞,火星石科技予以否認,稱未收到任何大規模裁員及破產消息,目前公司運營一切正常;還有相關負責人表示,公司有正常優化30多人,本月開始交付的計劃未收到調整通知。

  雷達財經瞭解到,1970年出生的李一男,曾就讀於華中理工大學少年班,除了外界較為熟知的小牛電動車創始人的身份外,其還曾在華為供職。年紀輕輕的李一男,早早便完成了從工程師一路晉升為華為副總裁的華麗轉身。去年,李一男以10億美元的財富位列福布斯全球富豪榜榜單第2674位。

  然而,再次投身當下正火熱的新能源汽車賽道,李一男卻沒能如期交卷。裁員、倒閉的疑雲之下,李一男還能否帶領自游家絕地重生,被外界打上大大的問號。

  每日優鮮身陷窘境,徐正“每日憂錢”

  雷軍曾有一段經典的“飛豬理論”被外界廣為傳播——“站在風口上,豬也能飛起來”。近年來,共享單車、網約車、共享充電寶等項目便是諸多風口之下的熱門行業。不過,這些行業在經歷了前期瘋狂的野蠻生長之後,逐漸有不少選手開始掉隊,由徐正創立的每日優鮮便是生鮮電商賽道中掉隊的一員。

  實際上,1981年出生於江西南昌的徐正,比起前文中提到的李一男還要年輕11歲,但這位曾經入選《財富》雜誌2019年中國40位40歲以下商界精英榜單的年輕創業者,如今卻需要面臨每日優鮮的狼狽局面。

  公開資料顯示,徐正曾在中國科技大學數學系就讀,畢業後原本打算出國留學的徐正加入了聯想。在聯想供職期間,徐正便展現出優於常人的能力。在聯想負責全國各地區的零售大客戶期間,徐正不僅率領隊伍不斷壯大,完成規模從4人到2000多人的擴張,還為聯想創下40多億元的年均營業額。

  此後,徐正被調到聯想中國區負責消費筆記本事業部,一度將該業務年均營業收入做到300多億元,還一舉成為聯想集團中國區最年輕的事業部總經理。

  2014年,徐正與其在聯想一同奮戰過的同事曾斌選擇創業,兩人一同成立了生鮮電商品牌——每日優鮮。天眼查顯示,每日優鮮一度是資本青睞的明星項目,在IPO上市前,每日優鮮就已獲得10輪融資,其中D輪、E輪、F輪融資的規模分別達4.5億美元、4.95億美元、20億元人民幣。

  雖然成功摘得“生鮮電商第一股”的稱號,但每日優鮮當下的日子並不好過。財報顯示,2018年至2021年,每日優鮮的凈虧損分別達到22.32億元、29.09億元、16.49億元、38.5億元,前述報告期內每日優鮮的累計虧損超過106億元。

  巨額的虧損之下,每日優鮮不堪重負。今年7月28日,號稱“最快30分鐘達”的每日優鮮向用戶發佈通知稱,配送時間變更為最快次日送達。自此以後,每日優鮮的境況開始不斷惡化,有不少用戶反映,部分商品加購後因無貨處於失效狀態。

  與此同時,每日優鮮還被曝無法按時支付供應商的貨款。今年5月,每日優鮮因拖欠供應商貨款,被朝陽區人民法院強制執行532萬。而更早之前發佈的2021年度第三季度財務報告顯示,每日優鮮尚未支付的供應商欠款凈額多達16.52億元。

  隨後,每日優鮮解散的傳聞也開始在網絡上不斷擴散。據媒體報道,每日優鮮的HR負責人和商品負責人在線上會議上稱,公司大部分員工工作時間將於7月28日截止,只留少數人員接管公司業務和處理後續事宜;因融資款尚未到賬,大多數同事的工資將暫緩發放。

  此外,每日優鮮在二級市場的表現也讓眾多投資者“心涼”。彼時登陸納斯達克的每日優鮮發行價為13美元/ADS,如今已跌至不足2美元,還多次收到退市警告。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11月14日,每日優鮮早該發佈的2021年財報終於發佈。年報顯示,截至報告日,每日優鮮的全職員工僅剩下55名。在年報發佈的同一周,徐正還在朋友圈留下了這樣一條動態“2014.11.15—2022.11.14 從心再來”。

  一度失去世界首富身份,馬斯克難以兼顧特斯拉和推特

  作為入選此次“年度失意財經人物”名單的外籍企業家,埃隆·馬斯克的來頭可不小。他不僅是當下新能源電動汽車行業龍頭特斯拉的掌舵者,名下還擁有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 X、腦機接口公司Neuralink、光伏發電公司SolarCity等多家企業,並曾於去年當選《時代》雜誌年度人物。

  然而,即便是世界首富的馬斯克,也有自己的煩惱。截至美東時間12月27日,特斯拉報收109.1美元,跌幅11.41%,最新市值為3445.1億美元,其市值在一夜間蒸發約444億美元。

  事實上,這已是特斯拉股價連續七個交易日下跌。若將時間線拉長,特斯拉的股價年內已累計下跌近七成。據全球上市公司市值排行網Companies Market Cap數據顯示,截至發稿,特斯拉的市值已被騰訊控股超越,騰訊控股排在榜單第11位,而特斯拉的排名已跌至榜單第20名。

  

  特斯拉的市值“瘋狂”蒸發之下,馬斯克一度不得不從世界首富的位子上挪開。鑒於馬斯克和特斯拉近來的表現,不少特斯拉的投資者表達了自己的擔憂,開始懷疑馬斯克是否還能成功勝任特斯拉的領導,如特斯拉第三大個人股東、華裔企業家廖凱原便在推特上發文,呼籲特斯拉找CEO替換馬斯克,希望看到一位像庫克的高管來接管公司。

  值得註意的是,馬斯克對於特斯拉公司關註的減少,或與其新收購的一家科技公司有關。此前在經歷了漫長的拉鋸戰後,馬斯克最終成功將打造出社交領域明星產品推特的公司收入囊中。在將推特收購後,馬斯克並沒有因此高枕無憂,反而陷入更多的煩心事之中。

  入主推特後,馬斯克便迅速開展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如向平臺藍V用戶收取每月8美元的費用、解雇多位高管、大面積裁員、要求員工高強度工作,甚至還將推特位於舊金山的總部辦公室改成員工臨時卧室。不過,馬斯特的諸多舉動,目前並未給推特帶來太多正向的轉變,反而讓推特陷入暫時混亂的局面。

  馬斯克還被美媒爆料稱,架子非常大,當訪客前往舊金山推特總部拜訪時,經常要等一個多小時才能見到本人,且訪客還被指示不要在馬斯克開口之前說話,而在會面的過程中,馬斯克甚至還會繼續觀看YouTube視頻。

  在馬斯克於推特上發起的自己是否應該卸任推特CEO的投票中,多數網友給其投了確定票,希望他能卸任推特CEO一職。

  12月27日,又有媒體報道稱,一名黑客在暗網上要價20萬美元(約139.4萬元人民幣),出售在2021年利用漏洞(現已修複)搜刮的4億推特用戶數據。黑客還在帖子中向馬斯克喊話,如果他想要避免歐洲GDPR法規下的巨額罰款,就得買下這些數據。

  因為在收購推特的交易中失分頗多,馬斯克在參加脫口秀時被在場觀眾發出噓聲,還被衛報評選為“2022年情況最糟糕的科技企業家”之一。此外,馬斯克的腦機公司Neuralink,還因動物實驗面臨美國聯邦部門的調查。

  轉型元宇宙困難重重,扎克伯格仍未放棄

  同樣與馬斯克一同入選衛報評選的“2022年情況最糟糕的科技企業家”名單的還有另外一名外籍企業家,他便是電影《社交網絡》的原型人物、創造了Facebook這一風靡全球社交軟件的扎克伯格。

  這個引流全球社交潮流的企業家,一度被外界冠以“第二蓋茨”的稱號。扎克伯格不僅是福布斯全球富豪榜的常客,還曾登上美國《時代》雜誌2019年度全球百位最具影響力人物榜單。

  去年10月,身為Facebook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的扎克伯格,宣佈公司名稱將改為“Meta”,公司將全力進軍元宇宙。

  不過,進軍元宇宙賽道的Meta並未受到市場的廣泛認可。據外媒報道,Meta推出的虛擬社交平臺Horizon Worlds未能達到目標預期,該平臺的用戶數量距離此前定下的50萬目標還差30萬,且用戶數量還在持續下降。

  就目前的情況來看,進入2022年以後,扎克伯格押寶元宇宙的策略,讓他本人和公司付出了高昂的代價。據福布斯公佈的2022年度美國400富豪榜,扎克伯格以577億美元的財富位列榜單第11位,這是其自2014年登榜以來首次跌出榜單前十。

  截至美東時間12月27日收盤,Meta最新市值為3099.13億美元,與此前市值一度衝破1萬億美元的高光時刻相比,Meta市值下跌十分慘重。

  財報顯示,Meta公司專註於包括虛擬現實、增強現實和社交平臺三類元宇宙項目開發的Reality Labs,今年第三季度的營收為2.85億美元,同比下降近49%;運營虧損為36.7億美元,而去年同期的虧損為26.3億美元。若從去年年初至2022年第三季度計算,Reality Labs部門已累計虧損近200億美元。

  為了幫助公司改善困境,Meta不得不削減整體業務成本,這其中便包括縮減預算、減少津貼、重組團隊以提高效率等措施。2022年11月,扎克伯格對數百名高管表示,由於他過於樂觀的估計導致公司失誤,他要為此負責。Meta將開始大規模裁員,或涉及數千人。

  隨後的11月9日,Meta的裁員計劃正式落地,裁員通知中確認公司將裁去8.7萬員工中的13%。換言之,Meta將有超過1.1名員工將被解雇。據瞭解,這是Meta成立18年以來的首次大規模裁員,也可能成為科技行業今年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裁員。

  事實上,在很多公司員工的眼裡,並不看好扎克伯格轉型元宇宙的想法。據媒體獲悉的一份來自Meta公司的內部備忘錄,Meta公司的元宇宙應用程序Horizon Worlds存在大量的質量問題,甚至連構建團隊都不願意使用,目前該應用不到20萬的月活與年初定下的50萬目標相去甚遠。

  12月,又有諸多Meta的員工在匿名網絡論壇Blind上對公司的掌門人進行“炮轟”。據瞭解,這些評論不少發表於Meta宣佈解雇13%員工消息的當天。一位自稱是Meta高級軟件開發員的員工稱,元宇宙將帶來本公司的“緩慢死亡”。不少員工對此表示贊同,稱扎克伯格將會靠自己一個人的力量,用元宇宙把Meta公司“殺死”。

  值得一提的是,12月23日,Meta同意支付7.25億美元,用於解決2018年開始的一項與用戶隱私數據相關的集體訴訟。據悉,這筆和解金是數據隱私集體訴訟中有史以來最大一筆賠償,也是Meta為解決涉隱私的集體訴訟支付的最高金額。

  不過,即便元宇宙讓Meta負重前行,扎克伯格在近日舉行的《紐約時報》Deal Book大會上,仍表達了自己對於元宇宙未來五到十年的發展持樂觀態度。

Post a comment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