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是一場廣泛而深刻的經濟社會系統性變革。實現雙碳戰略,須立足我國能源資源稟賦,堅持穩中求進,以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為引領,以能源綠色低碳發展為關鍵,不斷推動“雙碳”工作不斷邁上新臺階。

新能源汽車作為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蓬勃發展成果,也是我國從汽車大國邁向汽車強國的必由之路,同時,是推動我國綠色發展、實現雙碳目標的戰略舉措。

新能源汽車的核心部件——動力電池,目前使用較廣泛的是三元鋰電池和磷酸鐵鋰電池,三元電池又可分為鎳鈷錳酸鋰電池和鎳鈷鋁酸鋰電池。因此,在動力電池的應用中,鎳、鈷、鋰成為不可或缺的金屬元素。

鎳金屬簡介

鎳(Nickel),是近似銀白色、硬而有延展性並具有鐵磁性的金屬元素,具有良好的可塑性和耐腐蝕性,它能夠高度磨光和抗腐蝕。鎳屬於親鐵元素,地核主要就由鐵、鎳元素組成。鎳金屬主要用於合金(如鎳鋼和鎳銀)及用作催化劑(尤指用作氫化的催化劑)。



鎳應用領域主要包括:電鍍、鎳合金、催化劑等方面。鎳的抗腐蝕性佳,因此常被用在電鍍上,例如鎳鎘電池就含有鎳金屬。

鎳可塑性與抗腐蝕性,使其廣泛用於合金(如鎳鋼和鎳銀)及用作催化劑(尤指用作氫化的催化劑)。主要用來製造不鏽鋼和其他抗腐蝕合金,如鎳鋼、鎳鉻鋼及各種有色金屬合金,被廣泛地用於飛機、艦艇和民用工業中的機器製造等領域。鎳合金還可用來製造貨幣等,鍍在其他金屬上以防止生鏽。鎳也作加氫催化劑和用於陶瓷製品、電子線路、玻璃著綠色以及鎳化合物製備等工業領域。

鎳產業鏈上游

鎳產業鏈,上游為鎳礦開采環節,鎳礦分為硫化鎳礦和紅土鎳礦,硫化鎳礦可以生產鎳精礦,紅土鎳礦可以生產鎳鐵和氫氧化鎳;中游為冶煉環節,主要包括電解鎳、鎳鐵和硫酸鎳;下游應用於不鏽鋼生產、新能源汽車電池生產以及電鍍材料生產等廣泛領域。

鎳礦主要是以紅土鎳礦和硫化鎳礦兩種形式存在。

硫化鎳礦,品位較高,是鎳冶煉的傳統原料,這種鎳礦火法冶煉工藝成熟,主要產品高冰鎳可用於生產電解鎳和硫酸鎳。但硫化鎳礦資源相對有限,採礦成本較高。主要分佈在加拿大、俄羅斯、澳大利亞、南非等高緯度地區。

紅土鎳礦,資源儲量更豐富,品位更高,開采成本較低。紅土鎳礦一般採用火法冶煉直接生產鎳鐵或鎳生鐵,進而生產不鏽鋼,少部分採用濕法工藝生產硫酸鎳或電解鎳。

紅土鎳礦主要分佈在赤道線南北30度以內的熱帶國家,集中分佈在環太平洋的熱帶-亞熱帶地區,主要有東南亞的印尼和菲律賓、美洲的古巴和巴西等,印尼是全球紅土鎳資源最豐富的國家。

據數據顯示,2020年全球探明鎳基礎儲量(以鎳計)約9400萬噸。在鎳的歷史中,硫化鎳礦曾長期占據原料供應的絕對主導地位,但硫化礦資源存在瓶頸。目前,紅土鎳礦已經成為了最主要原生鎳供應來源。

2007年開始,受益於RKEF等工藝的成熟和應用,利用紅土鎳礦生產鎳鐵,進而製造不鏽鋼的技術路線得到普及,紅土鎳開始飛速替代硫化鎳礦在不鏽鋼領域的需求。目前全球生產的鎳產品中有70%來自紅土鎳礦。

從市場格局來看,全球鎳礦生產集中度較高。從國家和地區來看,印尼、菲律賓、新喀里多尼亞等是全球主要的紅土鎳礦產地,澳洲兼具紅土鎳礦和硫化鎳礦,俄羅斯和加拿大則擁有少有的多金屬伴生的硫化鎳礦藏。

目前,印度尼西亞、菲律賓、俄羅斯三個國家約占全球鎳礦產量的56%,其中印度尼西亞鎳礦產量占比接近30%,居於首位。從企業主體看,全球鎳礦企業市占率較低,僅俄羅斯鎳業和淡水河谷的份額超過5%,其它為嘉能可、必和必拓、謝里特、英美資源等企業。

中國鎳礦產量約占全球產量的4.1%,並且主要以硫化鎳礦為主,占據保有儲量的86%。國內鎳礦分佈集中,主要位於西部甘肅金川地區,占比達66%。其次分別為新疆、雲南、吉林、湖北及四川等地區。總體鎳礦資源量有限,尤其紅土鎳礦缺乏。

鎳產業鏈中游

鎳及製品分類主要包括兩種,按照形態分為鎳板、鎳球、鎳合金、鎳鹽等;按照鎳含量高低,又可分為一級鎳和二級鎳,其中一級鎳產品鎳的含量在99.8%以上,包括電解鎳、鎳球等,而二級鎳中鎳含量通常在98%以下,包括了鎳含量較低的鎳鐵、鎳生鐵等產品。

鎳在冶煉環節中,由於礦源不同,冶煉工藝也有一定差異。硫化鎳礦是通過火法冶煉工藝,形成高冰鎳(一種鎳含量較高的鎳硫化物)作為中間產品,再通過濕法工藝生產硫酸鎳,或通過電解生產電解鎳、鎳粉、鎳豆等純鎳產品。

紅土鎳礦生產鎳工藝,可以大致分為火法和濕法兩種工藝路線。火法工藝的初始投資更少,投資周期更短,但是在冶煉過程中能耗與成本更高,金屬回收率相對更低,主要用於處理高品位的紅土鎳礦。濕法工藝相對更複雜、初始投資更大、投資周期長,但能耗更低、金屬回收率更高,能夠處理表層低品位礦。

經冶煉的鎳產品按性質劃分,可被分成一級鎳和二級鎳。一級鎳是指包括電解鎳、鎳粉、鎳豆、鎳塊在內的鎳產品,這類產品以硫化鎳礦和紅土鎳濕法冶煉的中間品為原料,鎳含量接近100%,可以用於電池、電鍍、不鏽鋼及合金等多個領域。二級鎳包括鎳生鐵和鎳鐵,這些產品含鎳量較低,一般在15%以下,主要通過紅土鎳礦火法冶煉獲得,專門用於不鏽鋼的生產領域。

全球主流的鎳製造商,以前主要由海外跨國公司主導,包括俄羅斯諾里爾斯克、淡水河谷、嘉能可、必和必拓、英美資源等企業。近年來,隨著我國鎳產業龍頭企業在印尼的產能突破,逐步打破了鎳產品市場的壟斷。目前,全球鎳供應格局已經逐步形成海內外龍頭企業並存的格局,以青山集團、金川集團、江蘇德龍等為代表的中國鎳製造商逐鹿東南亞,其中青山集團更是已18%市場份額拔得頭籌,呈現出後來居上的態勢。

鎳產業鏈各環節中,最主要的供需路徑為紅土鎳礦火法冶煉-鎳鐵-不鏽鋼。但隨著新能源汽車的蓬勃發展,下游動力電池對硫酸鎳的需求增速顯著。因此,紅土鎳礦濕法冶煉-濕法中間品-硫酸鎳-動力電池的路徑重要性逐步顯現其優勢。

從最上游的鎳原生礦經濕法冶煉形成濕法中間品(MSP/MHP),或經火法冶煉形成高冰鎳,進而加工成硫酸鎳,生產前驅體,成為鎳產業鏈從紅土鎳礦到新能源電池的技術突破。

高冰鎳變革對鎳供需格局帶來巨大衝擊。在傳統的鎳產業鏈中,高冰鎳是由硫化鎳礦冶煉得到,而青山在印尼的高冰鎳項目,意味著由紅土鎳礦冶煉的鎳鐵打通了轉化為高冰鎳的渠道。高冰鎳作為鎳的硫化物,可用於生產電解鎳、氧化鎳、鎳鐵、含鎳合金及包括硫酸鎳在內的各種鎳鹽,而硫酸鎳可用於電池生產的原料。三元正極材料主要成本為前驅體材料成本,前驅體價格受上游金屬材料價格影響較大,高冰鎳的量產對於推動新能源產業發展作用不可估量。

2020年7月份開始,青山集團其於在印尼調試試制高冰鎳,將已有鎳鐵產線改造,生產鎳含量75%以上的高冰鎳,該工藝已於2020年年底試製成功,目前已經能夠穩定供應高品質高冰鎳。青山表示將繼續加大在印尼鎳產業的投資,2021年預計生產鎳當量60萬噸,2022年預計85萬噸,2023年預計110萬噸,其中高冰鎳和鎳鐵的產量將根據市場需求和價格變化情況切換調整。這一舉措對我國國內鎳市場的供需平衡和下游新能源汽車快速發展,都將會帶來巨大的影響。

鎳產業鏈下游

鎳產業鏈下游中,主要廣泛應用在鋼鐵、鎳基合金、電鍍、電池等領域。傳統領域,鎳主要用途在於生產不鏽鋼,鎳的抗腐蝕性,使得其成為一種重要的鋼材添加劑。鎳的抗腐蝕性佳,也常被用在電鍍上,鎳鎘電池含有鎳元素。

2021年全球鎳的年產量約270萬噸(金屬量),其中不鏽鋼占鎳消費量的78%,電池用鎳占7.5%,約19.4萬噸,增速明顯。不鏽鋼作為鎳消費第一大領域,全球鎳消費中約占比在70%以上,而我國在不鏽鋼領域的鎳消費占比更是超過80%。

不鏽鋼是以不銹、耐蝕性為主要特性,且鉻含量至少為10.5%,碳含量最大不超過1.2%的鋼。不鏽鋼具有耐蝕性、耐熱性、耐低溫性以及良好的加工性能,屬於鋼鐵行業高端品種。

不鏽鋼下游主要包括金屬製品、機械、建築、電力、交通運輸等方面。隨著消費能力的提高及高端製造產業結構升級,不鏽鋼在消費市場的應用潛力有望不斷被挖掘,在普通碳鋼應用領域的替代趨勢逐步呈現。

全球工業化進程的推進,不鏽鋼下游應用領域也不斷增加,製造業和消費升級帶來的材料品質要求的不斷提升,全球不鏽鋼粗鋼產量呈現出增長態勢。2021年全球不鏽鋼粗鋼產量達到5828.9萬噸,2016至2021年均複合增長率為5.4%。2022年預計全球不鏽鋼粗鋼產量將達到5860萬噸。

鎳下游電池領域新應用

新能源汽車作為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蓬勃發展成果,也是我國從汽車大國邁向汽車強國的必由之路,同時,是推動我國綠色發展、實現雙碳目標的戰略舉措。

在我國“雙碳”目標驅動的汽車領域電動化轉型升級過程中,動力電池領域創新與應用,成為強化新能源汽車競爭水平、打造國家產業競爭力、保持企業競爭優勢的關鍵。

動力電池作為新能源汽車的核心部件,新技術競爭格局尚未形成,創新潛力發展正在重塑產業格局。電動汽車領域使用較廣泛的是鋰離子電池,主流為三元鋰電池和磷酸鐵鋰電池,三元電池又可分為鎳鈷錳酸鋰電池和鎳鈷鋁酸鋰電池。

在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的應用中,鎳、鈷、鋰都是非常重要的金屬元素,鎳的作用是提高電池能量密度和延長續航里程,鈷的作用是提高電池的穩定性和導電率,從而改善電池的充/放電性能。新能源汽車快速發展,成為未來鎳消費新的增長領域。

目前,新能源汽車中廣泛應用的鋰離子電池是一種重要的高能電池。鋰離子電池是用鋰作負極活性物質的化學電池,鋰的標準電極電位最負,在金屬中比重最輕,反應活潑性最高,因而鋰電池的電動勢和比能量很高。

鋰離子電池的正極材料有很多種,主要有鈷酸鋰、錳酸鋰、鎳酸鋰、三元材料、磷酸鐵鋰等。其中,三元鋰電池和磷酸鐵鋰是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市場的主流產品。

三元鋰電池中的電池陽極是由鎳、鈷、錳,或者鎳、鈷、鋁作為三元材料。三元材料的優點在於其能量密度高、性能優良,同體積下可存儲更多電能並保持較長使用時間。

三元鋰電池主要由正極材料、隔膜、電解液、負極材料和電池外殼構成。其中,正極材料為鋰的氧化物,隔膜為具有微孔結構的高分子薄膜,電解液一般採用的是含有六氟磷酸鋰的碳酸酯類溶劑,負極材料由石墨或近似石墨結構的碳構成,電池外殼使用的是鍍鎳鐵殼、鋁塑膜或鋼殼等材料。

三元鋰電池工作原理即鋰離子的移動。在電池充放電過程中,鋰離子會在正極和負極之間移動。當電池充電時,正極上生成的鋰離子會經過電解液和隔膜最終嵌入到負極的微孔中。當電池放電時,嵌在負極微孔中的鋰離子將會脫出,再經過電解液和隔膜移動到正極。

磷酸鐵鋰電池,是一種使用磷酸鐵鋰作為正極材料,碳作為負極材料的鋰離子電池。其具有工作電壓高、充放電循環壽命長,安全性能較好等優點,但存在容量低、高低溫性能差等問題。經過改良後,目前我國的磷酸鐵鋰電池已突破傳統的能量密度限制,達到了三元材料的水平,在新能源汽車領域應用比重逐步提升。

2020年初,我國車企發佈新型的磷酸鐵鋰“刀片電池”。刀片電池是一種磷酸鐵鋰電池的結構創新,其採用CTP無模組方案,在成組時跳過了傳統的模組環節,大幅提高體積利用率,最終達成在同樣的空間內裝入更多電芯的設計目標。相較傳統電池包,“刀片電池”的體積利用率提升了50%以上,即續航里程可提升50%以上,達到高能量密度三元鋰電池的同等水平。

新型磷酸鐵鋰“刀片電池”,在保證安全性能前提下,通過結構優化使得續航也更加出色。因此,在近兩年新能源汽車蓬勃發展背景下,磷酸鐵鋰電池應用領域和市場占比快速提升。

據統計數據顯示,2021年中國動力電池出貨量為220吉瓦時,同比漲幅達175%。其中,磷酸鐵鋰電池出貨量為117吉瓦時,同比大幅飆漲270%;三元鋰電池出貨量109吉瓦時,同比增長127%。按數據測算,2021年國內動力電池市場中磷酸鐵鋰和三元鋰電池裝機占比分別為53%、47%。得益於國內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快速發展,2021年我國動力電池錄得非常明顯增速。

2021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累計產量為354.5萬輛,同比增幅高達159.5%,市場占有率已升至13.4%。未來新能源汽車市場或將走向細分領域,在短程低速或中短程電動車市場中,磷酸鐵鋰電池將會維持主流地位;對長程或其他用途車輛而言,三元鋰電池也將有望繼續維持其優勢。此外,未來磷酸錳鐵鋰、鈉離子電池、氫能源電池等新電池技術路線及商業化應用也值得關註。

總結與展望

廣泛而深刻的經濟社會系統性變革。“雙碳”的戰略目標,驅動我國汽車領域電動化轉型加速發展,將推動新能源汽車滲透率不斷提高,同時拉鬆動力電池的需求快速抬升。

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中,正極材料的三元前驅體以硫酸鎳等作為原材料,對鎳金屬的需求將會持續旺盛。隨著新能源車高速發展和續航里程不斷提升的需求,動力電池高鎳化進程逐步加快。動力電池將貢獻鎳未來的主要消費增量。

據統計,2021年三元動力電池對鎳需求約為19.4萬噸,同比增長91%。截至2022年10月,我國電池領域金屬鎳消費量達41.82萬噸,在鎳消費占比中已達到11.13%。預計2022年全年新能源電池對鎳需求量約為50.32萬噸,同比增速將接近160%。

據IEA預測,全球汽車市場份額中,保守估計到2030年電動車滲透率將在15-20%,新能源汽車銷售量達到2300萬輛,2030年全球新能源動力電池鎳消費量將達到93萬噸。將對全球鎳產業供需平衡帶來較大增量變化。

新能源汽車作為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蓬勃發展成果,其中的動力電池領域成為全球各國爭相搶占的技術高地。動力電池生命周期長鏈條、多體系特點,為創新發展提供了巨大想空間。高能量密度、高安全性、低成本訴求等,驅動新一代動力電池不斷創新。動力電池產業鏈的全面創新,將推動新一代電池技術和產業格局不斷深化發展。

Post a comment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