獲悉,華泰證券發佈研究報告稱,我國家電循環產業規模仍不匹配家電淘汰量級,且規範化回收企業占比不高。對比海外家電回收產業,海外規範化較高,但處理能力都不同程度低於每年淘汰的廢棄家電產品規模。同時2021年國內拆解基金補貼標準下調,主動推動行業依賴補貼發展的模式優化,發改委等部門推動家電生產企業回收目標責任制行動,該行認為未來家電企業配套發展家電回收拆解業務或加速。
華泰證券主要觀點如下:
海外先行:體系成熟,回收率較高
國外發達國家較早開始關註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回收,其中日韓、歐洲表現更為積極,一方面,這些國家更為關註環境保護問題,更為考慮在處理廢棄家電的過程中對環境產生的不利影響,另一方面,日韓等國資源供給較為緊張,家電產品中各種資源的回收有利於提升資源的使用效率。但整體來看,目前均依靠政府推動家用電器廢棄產品的回收管理體系建設,相對而言,體系成熟,回收率也較高,但處理能力仍不足、處理成本也較高,如何優化家電回收需要全球智慧。
中國“雙碳”目標明確,正加速家電循環經濟發展模式建設
根據中國家電研究院數據,2021年首批目錄家電產品理論報廢量約為2.08億台(同比+10%),而同年廢棄電器電子產品的處理數量約8779萬台,處理數量占理論報廢量的比例為42%,且2020年我國廢家電回收渠道中約80%來自社會回收,實現規範化環保拆解和再回收的比例占40%左右,落後於日本等發達國家(同期日本64.8%)。隨著家電保有量提升,家電報廢量也同步攀升,但回收處理比例仍有限。該行認為二十大提出推動形成綠色低碳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也客觀要求全鏈路的家電綠色循環補齊家電回收短板,該行看好家電企業加快回收業務配套建設。
規範化回收企業成長仍較慢,未來家電龍頭配套發展或加速
從2011年到2021年,中國家電回收經歷了廢棄電子產品處理基金落地到政策補貼退坡的轉變,盈利模式發生了較大變化。正規回收企業對政府補貼依賴較高,雖也可從出售回收材料中獲利,但企業在環保拆解措施中投入更高、補貼賬期較長,正規回收規模仍較小,正規回收渠道建設不足,市場中仍存在大量不規範的回收拆解小作坊,其拆解過程容易對生態環境造成二度損害。隨著家電生產企業回收目標責任制行動推出,該行認為家電龍頭企業資金狀況更強,更可通過全國深入的網點佈局,提升規範化回收及拆解能力,因此該行預計行業份額或逐步集中、優勝劣汰或提速。
風險提示:政府補貼大幅下行、大宗商品價格大幅波動、業務儲備不足。
All Rights By 財經都知道 © 2020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