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1月9日),國際油價攀升近3%,因全球最大原油進口國中國重新開放邊境,提振了燃料需求增長的前景,並抵消了對全球經濟衰退的擔憂。但交易員重新評估寒冷天氣對能源需求的影響,加上對更廣泛全球市場衰退的擔憂依然存在,料限制油價升幅。

  1月8日,中國時隔三年重開邊境。此前官方預測,農曆新年期間預計將有約20億人次出行,幾乎是去年的兩倍,並恢復到2019年水平的70%。根據航空數據提供商Cirium的數據,各國航空公司在邊境開放後增加了航班,1月份往返中國的國際運力提高了9.5%。

  分析人士表示,預計中國航空公司將成為該國重新開放國際航班的早期贏家,它們已讓大多數寬體飛機和員工做好準備,而外國航空公司在之前他國邊境開放後因運力限制而苦苦掙扎。

  Cirium數據顯示,計劃於2月份進出中國的國際運力較上周增長23%,3月份同期增長13%。在3月26日開始的夏季航班時刻表季節開始後,預計4月份運力將大幅增加到430萬,1-3月分別約為185萬、200萬和270萬。

  但原油期貨在新年伊始暴跌,原因是交易員重新評估寒冷天氣對能源需求的影響,加上對更廣泛全球市場衰退的擔憂依然存在,這種不確定性可能會導致油價在短期內大起大落。

  能源服務公司貝克休斯表示,上周美國能源公司將活躍石油和天然氣鑽井平臺數量減少了7座,這是自2021年9月以來的最大單周降幅。

  據美國能源部發言人稱,美國能源部拒絕了石油公司在2月份向國家緊急儲備補給少量原油的第一批投標,“在對最初提交的文件進行審查後,能源部將不會為2月交付窗口做出任何獎勵性選擇,能源只會選擇原油規格符合要求並且價格親民的投標。”

  美國能源部上個月曾表示,將購買多達300萬桶石油,於2月交付給戰略石油儲備。這是自去年為抑制美國油價飆升而創紀錄地釋放1.8億桶石油供應以來的首次購買。

Post a comment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