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上班的時候,我時刻都會想著緊急出口在哪裡,如果聽到槍響我該往哪兒跑。最害怕的是客戶生氣,他們如果只是罵人還好,但誰知道會不會掏出槍來?”32歲的收銀員梅根這樣描述她如今的心境。隨著槍擊案越來越多,許多美國人都有像梅根一樣的焦慮。
根據美國《槍支暴力檔案》估計,截至6月23日,美國今年已發生279起大規模槍擊事件,平均每周至少4起。槍擊共導致超2萬人死亡,17360人受傷,死亡人員中包括165名11歲以下的兒童。
時隔28年,美國人終於想起來該對槍支進行管控了。
當地時間6月25日,一項加強美國槍支管控的《更安全社區法案》(下稱《法案》)由美國總統拜登簽署成為正式法律,標志著美國政府自1994年來首次重新對公民持槍加強管控,也標志著美國兩黨在最有爭議的政策問題上取得了重大突破。
長期以來,推動槍支限制一直是民主黨的重要議題,而共和黨則長期堅持要維護美國憲法第二修正案中民眾持有槍支的權力,反對國會對持槍施加更多限制。
在美國,儘管真正的“禁槍”仍然是個無法實現的目標,但在今年多起慘絕人寰的槍擊案發生後,美國兩黨的立法者們終於在全國民眾的呼聲中達成了一定的共識。
然而,這項歷史性法案對槍支管控的力度仍然存在爭議。拜登對媒體表示,“雖然這項法案並沒有做到我想要的一切,但它確實包括了我長期以來呼籲採取的拯救生命的行動,學校和社區的孩子會更安全”。
愈演愈烈的美國槍擊慘劇
美國白人高中生根德隆的經濟學選修期末考試中,有著這樣一個問題:你畢業後打算做什麼?
“先殺人,再自殺”,這是根德隆寫下的答案。
事後,根德隆因此受到了警察的盤問,並被送往醫院進行精神評估,但他聲稱這隻是一個玩笑。持續一天半的調查結束後,根德隆被釋放了,調查結論是對社會威脅度“一般”。
在根德隆被釋放一年後的2022年5月14日,18歲的根德隆在家附近的合法槍店買了一把Bushmaster XM-15步槍,驅車320公里來到紐約布法羅黑人社區的一家超市。他打開了直播,冷靜地提著裝滿子彈的步槍下車,朝著離他最近的路人扣下了扳機,隨後他快步走進超市,射殺了他所見到的每一名黑人。
冷峻的直播鏡頭記錄下了這一切,當根德隆用槍檢查收銀櫃臺後的活人時,發現是一名白人店員,正在向他求饒。於是他說了一句:“哦,抱歉”,似乎這場帶著強烈種族仇恨的無差別屠殺只是一場游戲。
根德隆很快被捕,他在布法羅造成了10人死亡,3人受傷,這場喪心病狂的殺戮讓美國社會嘩然。
根德隆槍擊案發10天后,剛滿18歲的拉莫斯也在合法槍店購買了兩支步槍和數百發子彈。拉莫斯持槍衝進他的母校德州烏瓦爾德縣羅布小學,開槍射殺了19名一年級兒童和2名教師。
拉莫斯被警察當場擊斃,接連發生的惡性槍擊案讓美國民眾徹底憤怒了。連拜登都放下了昔日的場面話,公開表示,“看在上帝的份上,允許一個18歲的孩子走進槍支商店購買槍是錯誤的,他除了打算殺人,還會有什麼急需槍支的理由嗎?”
根德隆所在的紐約州允許18歲的顧客購買槍支,而拉莫斯所在的德州於去年立法允許任何21歲以上的人在無執照、無背景調查、無培訓的情況下,在公共場合攜帶手槍。
烏瓦爾德的悲劇不由得讓人想起2012年的桑迪胡克小學槍擊事件,20歲的凶手蘭扎無差別地槍殺了20名年齡在6-7歲的兒童及6名學校教職工。
據《槍支暴力檔案》的統計,自桑迪胡克事件以來,美國已經發生了3500多起傷亡超過4人的大規模槍擊事件。槍擊案幾乎觸及了美國人生活中的每一個場所,任何人都可能成為受害者。
顯然,當美國的建國者在1791年寫下憲法第二修正案時,遠遠高估了人性。“公民享有擁有和佩戴武器的權力”,並沒能讓美國人保護好自己,反而降低了犯罪的門檻。當人們一周的工資就能買到奪走他人生命的權力,生命還能得到應有的尊重嗎?
進步還是退步?
悲劇的接連發生讓美國民眾憤慨,自5月24日以來,全美各地每天都有數百場反槍支暴力的集會。一個月後,美國民眾對自己安危的擔憂最終化為了一份《更安全社區法案》,一份難以稱得上是進步的法案。
該法案首先針對青少年購買槍支進行了限制,要求聯邦政府調查18至20歲槍支購買者的心理健康記錄,然而僅僅將收集記錄的觀察期由最多三天延長至最多10天。如果10天后沒有發現明顯問題,將允許他們購買槍支。
其次是填補了長期引起爭議的“男友漏洞”。原本法律規定,即便有家暴犯罪前科的人,也能夠持槍。本次《法案》新增規定,有家暴前科的人,如果已婚、與受害者同住或有孩子,將不允許持槍。但如果他們5年內沒有實施家暴,他們購買槍支的權利將被恢復。
此外,該法案除了打擊非法賣槍之外,就只有聯邦撥款加強心理健康教育。
贊成者認為該法案做到了堅持美國憲法第二修正案,而批評者則痛斥法案的“有效性為零”。更讓這些批評者更失望的,是美國的最高法院。美國前總統特朗普在任期間推選了三名保守派法官進入最高法院,使得最高法院中保守派和自由派法官的比例達到6:3,最高法院的態度更容易偏向保守,即嚴格遵守第二修正案。
布法羅槍擊案發生後,紐約州政府就實行了更嚴格的槍支管控,禁止21歲以下的美國公民購買槍支。然而美國最高法院在當地時間6月23日推翻了紐約州的自1913起實行一項的百年槍支限制令,最高法院以6:3裁決:紐約州政府要求民眾在取得許可後,才能在公共場合隱蔽攜帶槍支的限制令,違背了美國憲法。
最高法院認為,美國人有權在公共場合攜帶槍支進行自衛,保守派的6名大法官全部支持這一觀點,而自由派的3名大法官則持不同意見。
對於最高法院的裁決,拜登表示“深感失望”,他在一份聲明中批評最高法院的裁決“既違背常識,也違背憲法,會給所有人造成嚴重困擾。在接連發生大規模槍擊事件之後,美國應該採取更多的措施來控制槍支”。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