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互聯網醫療已然“收割”完第一波紅利。在當下C端流量紅利已經到頂的情況下,多家互聯網醫療平臺正在尋求新的業績增長點,而京東健康(港股06618)作為互聯網醫療的龍頭,開始尋求多點“突圍”。

  6月29日,京東健康在港交所發佈公告,公司與京東集團簽訂買賣協議,公司將以不超過3.554億美元對價收購京東集團的寵物健康產品類銷售、分銷及相關電商經驗業務。

  在國家對藥品監管趨嚴,第三方平臺“賣藥”業務面臨不確定性的環境下。無論是增加其它品類的營收,還是“由藥轉醫”,京東健康均是在尋找新的利潤點,以便將自身業務與監管的關聯性降至最低。

  京東健康“開賣”寵物食品

  6月29日,京東健康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京東健康”)發佈公告稱,擬收購京東集團相關資產,對價不超過3.554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3.8億元)。

  對此,京東健康方面稱,關於公告所披露的信息,此次京東健康收購京東集團資產事項與寵物健康產品品類相關,主要包括寵物處方藥/處方糧、寵物營養品、寵物驅蟲、寵物奶粉、寵物口耳眼清潔等類別的寵物健康相關產品的銷售、分銷及其他電商經營業務。

  而這也意味著,京東健康將業務品類擴大到寵物健康。據京東健康披露的公告,此次公司與京東簽訂買賣協議,京東有條件地同意出售或促成其相關聯屬人士出售資產,相關資產包括業務合約、存貨、經營權以及所承擔負債。

  實則此次收購併非京東健康第一次佈局寵物業務。早在2021年10月,京東健康就上線了京東健康寵物醫院,用於提供包括犬、貓、全科等七個科室的7X24在線健康咨詢服務,併在圖文問診的基礎上,率先推出視頻問診服務。

  據悉,通過京東健康寵物醫院,寵主在京東健康寵物醫院上不僅可以使用到問診、健康指導和開方購藥的服務,還可通過寵物醫生進行愛寵的診斷建議咨詢、體檢報告解讀、輔助決策,以及獲取健康養寵知識等。

  而此次京東健康與京東集團達成資產收購合作,從而在原有的京東健康寵物醫院業務基礎上,能夠連接寵物健康相關產品,形成線上的寵物“醫+藥”閉環,為用戶打造覆蓋全場景、全生命周期的一站式健康養寵平臺。

  近年來,隨著“它經濟”的持續火熱,國內的寵物市場規模已到達千億級別,據艾媒咨詢的數據,2021年中國寵物經濟產業規模已將近4000億元。

  在過去的五年中,寵物醫療和服務一直是寵物行業增長最快的垂類市場,包括醫療、美容、寄養、培訓和護理,隨著寵物數量的提升,醫療和服務的市場還將進一步提升。

  作為“京東系”第三家上市企業,京東健康背後是京東耗時10多年打造的體系和客戶積累,在浩大的寵物市場必然極具競爭力。

  不過,值得註意的是,“寵物經濟”整體市場存在的集中度低、標準不一等痛點仍待攻剋。此外,寵物醫院治療費高、沒有統一的收費標準等問題也備受質疑。

  京東健康是自營還是第三方平臺?

  佈局寵物健康,一方面是擴品類,使得營收來源多元化;另一方面,國家對藥品的監管政策也在影響第三方平臺。降低藥品的占比,增加其他健康產品的營收,對於京東健康這類互聯網平臺可以說有利無害。

  6月22日,一則“國家擬禁止第三方平臺直接參与藥品網售”的消息引發市場關註,兩大醫葯電商巨頭因此大跌,截至當天收盤,京東健康暴跌14.83%,阿裡健康(港股00241)暴跌13.85%。

  日前,國家藥監局發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品管理法實施條例(修訂草案征求意見稿)》(下文簡稱為《意見稿》)。《意見稿》內新增的第八十三條中明確規定:第三方平臺提供者不得直接參与藥品網絡銷售活動。

  而市場解讀更多將“第三方平臺”與京東健康劃等號,“直接參与藥品網絡銷售活動”與“自營藥品”等同。

  市場猜測,擁有自營業務的京東健康不能自營賣藥了?同時,近年來京東健康過於依賴醫葯自營業務,賣藥成為了最重要的營收支柱。

  此前財報數據顯示,2018年至2021年,京東健康營收分別為81.69億元、108.42億元、193.83億元、306.82億元,營收規模在4年間增長了2.76倍。

  從業務分佈來看,2021年財報顯示,以京東大藥房為載體的自營業務是京東健康主要的收入來源,2021年錄得營收262億元,同比增長56.1%,占總營收比例為85.3%。

  對於營收增長的原因,京東健康表示,主要是醫葯和健康產品收入的增加。其中處方藥的銷售占了大頭。同時,由於新冠疫情的暴發,患者的常規用藥需求被大量推送到互聯網端。

  值得註意的是,“第三方平臺提供者不得直接參与藥品網絡銷售活動”不能與“第三方平臺不能自營藥品”劃等號。

  從征求意見稿的表述來看,京東健康的“自營藥品”銷售業務,是通過線下主體“青島安吉堂大藥房”來開展的,線上平臺業務主體,與自營藥品銷售主體分別是兩個不同的經營主體,線上平臺並未直接參与藥品網絡銷售。

  然而京東健康的自營業務是自有藥房入駐自家平臺銷售藥品,這種情況是否屬於平臺“直接”參與藥品網絡銷售,需要看後續正式文件的表述和監管部門的落地解讀。

  由於目前該條例只是一個“意見稿”,部分業內人士認為,意見稿的真正實施存在不確定性,因此第三方平臺藥品銷售管理的細則是否會執行、或以怎樣的形式執行等情況還存在一定的可商榷空間,靴子還沒落地。

  由“藥轉醫”,

  京東健康尋找新利潤點

  從陸續出台的互聯網醫療監管政策來看,當下互聯網醫療第一波紅利期已過,線上互聯網平臺逐漸走向C端流量和價值轉化見頂的平臺期,多數互聯網醫療平臺開始尋求新的利潤增長點。

  年報顯示,2021年全年,京東健康實現營業收入306.82億元,同比增長約58.30%,超出市場預期。公司實現的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虧損10.74億元,上年虧損金額為172.34億元,同比減虧約162億元,減虧幅度約為93.77%。

  但從目前營收占比來看,京東健康的大部分營收依舊來源於銷售藥品和保健品的收入。銷售藥品收入達262億元,占公司總營收達85.3%,而剩餘不足15%的營收,也有部分是向第三方商家開放所得的藥品銷售收入。

  此外,京東健康的在線平臺、數字化營銷和其他收入共計45億元,該部分收入的增長主要是來源於商家投放的廣告費用增加,以及京東健康抽取的佣金增多。

  由此可見,京東健康雖然屬於互聯網醫療行業,但營收主要來源於藥品銷售。京東健康意識到這個問題後,並加快佈局整合平臺醫療資源和供應鏈的業務。

  近兩年來,國內互聯網醫院迅猛生長,但大部分互聯網醫療平臺還缺乏優質的醫生、醫葯資源,難以為患者提供真正可靠的一站式醫療健康服務,而京東健康也逐步開始整合醫療體系資源。

  當前,京東健康建立了專科中心,截至2021年底專科中心達到27個,覆蓋15000家醫院,報告期內在線問診咨詢超過19萬。

  雖和平安好醫生(港股01833)相比,平安好醫生背後的中國平安(港股02318)提供了開展保險和診療服務的經驗,而京東健康並不具備,然而龐大的用戶基數也是京東健康的優勢。截至2021年12月31日,京東健康年度活躍用戶數達到1.23億,在2020年同期基礎上凈增3360萬用戶。

  京東健康也在致力解決各項業務缺乏聯動、沒有構築統一的服務體系,目前,京東健康與多個當地政府以及醫療機構的相關合作,提供定製的數智化解決方案。

  具體來看,京東健康與河南中醫葯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北京大學首鋼醫院、天津中醫葯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滄州市中心醫院、太倉市第一人民醫院等三甲醫院共建互聯網醫院,同時還幫助國家醫療保障信息平臺在宿遷市順利上線運行,實現宿遷市3347家定點醫療機構和定點藥店的覆蓋,服務全市近529萬參保人群。

  從市場規模來看,若斯特沙利文預測,到2025年,中國互聯網醫療健康市場規模,將快速增長至1.5萬億元,滲透率將從2020年的4.3%提升至13.2%。

Post a comment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