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擊一下“關註”,既方便您進行討論與分享,又可以讓您下次繼續閱讀相關文章,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您的認真閱讀是我們最大的動力,感謝您的支持。
我們常說,有人的地方就有階級,但其實國家也一樣,按現在的世界標準劃分,全球的國家大致可以分為兩類,即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發展中國家裡最貧窮的便叫做最不發達國家。
其中非洲的最不發達國家最多,如烏干達,津巴布韋等都是數一數二的窮國。但除了非洲外,亞洲也有9個最不發達的國家,其中還有5個是我國的鄰國,堪稱窮到吃土,而它們分別是誰呢?
亞洲最窮的9個國家,分別是阿富汗、緬甸、尼泊爾、不丹、也門、柬埔寨、老撾、東帝汶和孟加拉國等九個。
其中,尼泊爾、阿富汗、不丹、緬甸、老撾五個國家是我國的鄰國。這五個中最窮的莫過於常年處於戰爭中的阿富汗了。
阿富汗位於亞洲中西部地區的西亞高原上,沒有領海,是一個內陸國,全稱為“阿富汗伊斯蘭共和國”。
按理說,阿富汗遠在亞洲中西部,和我國離得很遠,應該是沒有接壤的地方纔對,但實際上因為橫穿帕米爾高原的瓦罕走廊,使得兩國有了接壤的地方。
除了與我國接壤外,阿富汗還與土庫曼斯坦等國接壤,面積約有六十五萬平方公里左右,人口約有三千多萬人。
其實阿富汗的國家條件不錯,擁有豐富的資源,如油氣,礦產等,又有廣大的土地面積,完全能很好地發展本國經濟。
但因為幾十年的戰亂,使得阿富汗境內的各種基礎設施損失慘重,數百萬民眾淪為難民,國家的經濟發展受到嚴重阻礙,特別是農業基礎被破壞,老百姓連飯也吃不起,經濟發展自然就緩慢了。
再加上一直沒有一個強有力的政府,阿富汗境內的資源也得不到開發,也不能通過開發資源來獲得外匯,自然會淪為最不發達的國家。
據統計,2020年,阿富汗的國家生產總值約為198億美元,人均GDP只有510美元左右,經濟增長率一直為負數,由此可見,阿富汗的經濟之差,人民生活水平之差。
不丹,位於喜馬拉雅山脈附近,其東、西、北三面與我國西藏接壤,而南面則與印度接壤,跟阿富汗一樣是一個內陸國。
其總面積約只有2萬多平方千里,人口也只有70萬左右,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小國,因為和我國西藏接壤,所以不丹深受我國西藏文化影響。
比如,不丹的主要宗教是藏傳佛教,崇尚苦修,衣著習慣跟藏族也十分接近,甚至連國旗也是一條神龍。
也因此,不丹又被稱為“神龍王國”,當然因為靠近印度,不丹也受到了印度的影響,印度教在不丹流傳也比較廣。
不丹之所以會成為最不發達的國家之一,原因也比較簡單。一是不丹地處喜馬拉雅山脈附近,地勢陡峭,土體比較貧瘠,能利用的土地資源不多,再加上國土面積狹小,資源缺乏,又是內陸國,交通不便,沒有一個支柱型的產業,唯一比較出名的產業只有旅游業,以及水電產業。
據統計,不丹2019年國內生產總值約為二十六億美元,而我國西藏的GDP為兩千兩百多億人民幣,摺合美元為三百多億,可見不丹的發展程度之低,不過不丹因為人少,人均GDP不錯,大約有三千四百多美元。
但總體而言,不丹的發展還是極為落後的,國內生活水平並不高,不過,不丹因為特殊的文化和地理,使得整個國家對於物質水平不是很在意,更多的是註重精神水平,所以不丹國的大部分民眾都是虔誠的藏傳佛教教徒,其人民的幸福程度比較高。
而且因為崇尚藏傳佛教的原因,不丹人還有一種苦行僧的覺悟,大部分人不貪圖享受,還會故意磨煉自己。
尼泊爾聯邦民主共和國,簡稱為尼泊爾,與不丹一樣,尼泊爾也位於喜馬拉雅山脈附近。
但與不丹不同的是,尼泊爾只有北面與我國西藏接壤,其它三面與印度接壤,和不丹完全相反。但與不丹一樣,尼泊爾同樣是一個內陸國,國土面積狹小。
尼泊爾的面積約有14.7萬平方公里,人口有3000萬人左右,首都是加德滿都,主要的生活民族是尼泊爾人。
雖然尼泊爾號稱民主共和國,但其實國內階級十分明顯,比如尼泊爾的官方語言是雖然尼泊爾語,但尼泊爾的上層並不使用尼泊爾語,而是使用英語,雙方有著明顯的區別。
不過,不同於不丹的資源缺乏,尼泊爾境內的礦產資源比較豐富,擁有鋅、鉛、鎳、鐵、銅、石灰石等諸多礦產資源。
其中銅礦儲量約1600萬噸,鉛礦儲量約有300萬噸,菱鎂礦儲量約有2億噸,鋅礦儲量約有260萬噸,石灰石儲量約有10億噸。
但因為開采比較困難,尼泊爾又因為技術不夠,所以國內的資源一直沒有得到合理的開發,導致經濟發展並不高。
尼泊爾的支柱型產業為農業,國內約80%以上的居民靠農業為生。國內的生產總值也靠農業,除此之外,生產總值還嚴重依賴外援,每年約有四分之一的預算來自外援和貸款,每年的生產總值約為305億元,人均GDP為1049美元,是全球最不發達的國家之一。
老撾,全稱為老撾人民民主共和國,是全球僅有的五個社會主義國家中的一個,它位於中南半島北部,與我國、越南、柬埔寨、緬甸等多個國家接壤,是一個內陸國家,其首都為萬象,面積約有23萬平方公里,人口在700多萬左右,主要民族一共有三個,分別是老聽族,老龍族,老松族。
作為少有的社會主義國家,老撾和我國的關係不錯,我國也經常援助老撾,但老撾因為資源不多,又身處內陸,交通不便,它的經濟發展一直不好,到現在國內的支柱型產業還是販賣柚木、花梨等名貴樹木以及農業。
雖然老撾政府有意發展工業,但因為種種原因,一直沒有發展起來,所以國家的經濟水平很低。
據二零二零年的數據顯示,它二零二零年的國內生產總值約為190多億美元,人均GDP約在2600多美元左右,國內的生活水平很低,而且貧富差距很大。
緬甸,舊稱“洪沙瓦底”,是東南亞國家聯盟的一員,同樣處於中南半島上,與我國、泰國、印度、孟加拉國等國家接壤。
其首都為內比都,原為仰光,國土面積約有67萬平方公里,人口有5400萬人左右,官方語言為緬甸語,主要民族為緬族。
緬甸因為靠近我國西藏、雲南,地形屬於二者的延伸,所以境內多山,而且呈現北高南低的地勢。
據專家考察,緬甸國內的資源是比較豐富的,擁有不少的油氣和礦產資源,但因為技術、地形等原因,開采的比較少,所以緬甸經濟發展不高。
除了支柱型的產業外,緬甸經濟發慢的另一個因素便是國內的獨立武裝,割據武裝比較多,沒有形成一個強有力的統一政府,不能把國家的力量整合到一起。
所以才導致緬甸的經濟發展一直不好,成為了最不發達的國家之一。
據幾年前的數據顯示,緬甸的國內生產總值約為七百六十多億美元,超過了前面四個國家,但它的人均GDP只有一千多美元,屬於比較低的檔次。
總而言之,這五個鄰國,儘管有些國家資源比較豐富,但都因為一些歷史原因和地理原因而一直沒有得到發展,國內的經濟十分落後,成為了全球最不發達的國家之一。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