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年初以來,煤炭板塊無疑是整個市場上“最靚的仔”,據wind數據顯示,年初至今,煤炭指數漲幅達46.18%位居全行業榜首,翻倍個股更是層出不窮。

  在其他行業多數走弱的情況下,煤炭股持續走強的原因一方面2021年由於疫情影響,工業需求出現了爆髮式增長,導致煤炭行業出現了嚴重的供不應求,即使發改委多次抑制煤炭價格的大幅上漲,但煤價始終維持高位運行。另一方面,烏俄衝突不斷,全球能源價格上行,煤炭作為發電和取暖的主要原料之一,由於其與石油天然氣存在替代關係,導致多國惜煤,出口意願降低,進而影響國內的煤炭供給。

  不過在國家保供增產的政策下,短期內煤炭產量可能會有較快增長。近期,應急管理部、發改委等四部門發佈《關於加強煤炭先進產能核定工作的通知》。通知強調,嚴格履行電煤保供穩價責任。核增產能煤礦要積極承擔電煤增產保供責任,核增產能形成的新增產能必須全部按國家政策簽訂電煤中長期合同。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煤炭板塊持續走強,但與其高度相關的上游煤礦機械板塊走勢並沒有預期的強,以鄭煤機(00564,601717.SH)為例,在煤炭普遍翻倍的情況下,鄭煤機港股股價年內累計上漲11.8%,A股累計上漲18.71%。

  不過當前煤價高位運行,且煤企盈利改善,智能化資本開支意願強烈,加上《關於加快煤礦智能化發展的指導意見》、《煤礦智能化建設指南(2021年版)》等政策不斷加碼,煤礦智能化改造進度持續提速,大型化、自動化、智能化、無人化煤機設備需求將持續增加,煤機設備需求將保持穩定增長。

  煤企高資本化開支+煤機智能化,推動煤機需求

  瞭解到,按工作方式,煤炭機械可以分為露天礦設備、井工礦設備、安全設備、電氣設備。其中露天礦開采難度相對較低,因此設備通用性較高。露天礦開采設備主要包括重型汽車、自卸車、鏟運機、挖掘機等。井工礦由於開采難度較大,對設備的要求也較高。

  煤機市場需求主要來自3個方面:新建煤礦產能帶來的新增需求;存量設備更新替換帶來的更替需求以及煤礦機械化和智能化轉型帶來的升級需求。

  新增需求方面,一般來說煤炭產量的提升主要依賴於新建煤礦的不斷投資建設和投產。過去十多年以來,我國煤炭年新增產能總體上經歷了由低到高再下降的過程,特別是2015年底供給側改革之後,煤炭年新增產能回落到歷史低位附近,疊加2020年9月習總書記提出“3060”雙碳目標,新建煤礦投資意願愈加減弱。但煤炭產量在經歷了2014-2016年的短暫回落之後,迅速開啟了反彈,2021年創下歷史新高。煤礦新增產能的減少和產量的不斷增加,使得煤炭供給格局愈發偏緊,煤價中樞不斷攀升。海通證券預計,“十四五”期間煤炭供需整體維持偏緊格局,煤炭價格中樞及盈利有望維持高位。

  受俄烏關係等影響,能源安全重要性不斷提升。2022年3月5日政府報告中指出“實施全面節約戰略。增強國內資源生產保障能力,加快油氣、礦產等資源勘探開發,完善國家戰略物資儲備制度,保障初級產品供給”。從國家發改委及能源產能批覆情況來看,2021年僅批覆產能不到2000萬噸,2022年產能批覆節奏有所加快,截至2月底,已批覆產能2400萬噸以上。同時,單位產能投資水平整體也在不斷提升。海通證券認為,當前煤炭行業盈利水平處於高位,政策端煤炭供給或有放開跡象,疊加單位產能投資水平提升,有望拉動煤機新增需求。

  更新需求方面,一般來說,我國煤機產品設計壽命一般在5年,即更替周期平均為5年。因此,從時間角度看,2022-2025年煤機更替需求主要取決於2017-2020年煤機投資額。煤機生產時雖然有平均設計壽命,但實際工作中應按工作量來考慮更替周期而非平均設計壽命,即更替周期應與產量直接掛鉤。因此,從煤炭產量角度看,整體產量是上升趨勢,也就是說越往後更替周期越短、更替需求越大,2022-2025年更替需求預計會持續增加。

  除此之外,煤礦機智能化也在加速。自2020年2月八部委聯合印發《關於加快煤礦智能化發展的指導意見》以來,煤炭開采智能化加速,煤礦客戶對智能化開采裝備和系統的需求持續增加。國家能源局、國家礦山安全監察局於2021年6月印發的《煤礦智能化建設指南(2021年版)》,對煤礦智能化建設的總體要求、總體設計、建設內容、保障措施等方面予以明確,並指出要重點突破智能化煤礦綜合管控平臺、智能綜採(放)、智能快速掘進、智能主輔運輸、智能安全監控、智能選煤廠、智能機器人等系列關鍵技術與裝備,形成智能化煤礦設計、建設、評價、驗收等系列技術規範與標準體系,建成一批多種類型、不同模式的智能化煤礦,提升煤礦安全水平。

  據《中國煤碳報》報道,截至2021年底,全國智能化採掘工作面已達687個,其中智能化採煤工作面431個,智能化掘進工作面256個。另據中國網2022年3月14日報道,安全基礎司司長孫慶國在應急管理部3月例行新聞發佈會上表示,全國智能化採掘工作面已達到813個,其中,採煤面為477個,掘進面為336個。按照煤礦安全專項整治三年行動實施方案,2022年要力爭採掘智能化工作面達到1000個以上,有智能化的礦井產能達到10億噸至15億噸,建成一批100人以下少人智能化礦井。

  不難看出,在煤炭價格高企的情況下,對於煤機的需求會提升,另外隨著煤機智能化的推進,煤機智能化將是一個新的增長點。在整個煤機的價值環節中,根據創力集團招股書,一般綜採設備占到煤炭機械設備總投資70%比重,其中掘進機、採煤機、刮板輸送機、液壓支架又占綜採設備的80%,其中液壓支架在綜採設備中價值量占比最大,2015年占比約為45%。

  在液壓支架中,民生證券測算2021年液壓支架市場空間約為217億元。目前,液壓支架市場總體呈現中低端市場競爭激烈,高端市場壟斷程度較高的局面。近年來,我國液壓支架國際競爭力也在逐步加強,出口數量逐年增加,形成了外資、民營、國有資本、集體資本多種資本形式競爭的格局。

  根據中金普華產業研究院數據,鄭煤機在液壓支架市場的占有率約為25%,在高端液壓支架的市場份額達到60%以上,處於行業的絕對領先地位。不僅如此公司在煤礦開采自動化、智能化領域始終堅持穩定的投入,自主研發的煤礦綜採工作面智能化控制系統已取得市場領先地位,智能化工作面技術在煤礦快速推廣。

  以液壓支架為核心,智能化業務快速發展提供新盈利點

  瞭解到,鄭煤機主要業務包括煤礦機械和汽車零配件兩部分。2021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92.94億元,同比增長10.46%;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9.48億元,同比增長57.19%。

  分業務來看,公司煤機板塊主要業務為煤炭綜採工作面液壓支架、刮板輸送機及其零部件、煤炭智能化開采系統。2021年該業務實現營業收入121.35億元,同比增長11.14%。

  渠道方面,鄭煤機產品國內市場占有率領先,擁有覆蓋國內全部產煤區的銷售網絡;成功開發美國、澳大利亞、俄羅斯、印度、土耳其、越南、印度尼西亞等國際市場。與多個煤業集團建立了長期的戰略合作關係。技術方面,全球6米以上高可靠性強力大採高液壓支架,皆由鄭煤機率先研製成功並投入工業應用,創造多項“世界第一”。

  由於鄭煤機始終位居行業第一的產量規模,帶動鋼材及備件採購、能源消耗、人工成本等綜合成本較之其他競爭對手始終處於優勢地位。受大宗漲價影響,2021年公司煤機板塊毛利率下降7.53個百分點,但是毛利率依然有29.39%。

  高毛利率與公司智能化業務快速發展密切相關,智能化屬於高盈利性業務,在公司煤機板塊中占比快速提升。2021年,公司智能化工作面推廣市場占比41%, 穩居行業龍頭地位。根據公司年報,2021 年,鄭州煤機液壓電控有限公司實現營收19.53 億元,同比增長30%,凈利潤5.5億元,同比增長47%,凈利潤率持續提升,達28.2%。盈利能力方面,2021年公司煤機業務板塊凈利潤率為16.3%, 相比之下,其中智能化業務凈利潤率達28.2%,遠高於傳統煤機業務。此外,公司智能化業務的營收、凈利潤在煤機板塊中的占比均在不斷提升,2021年二者占比分別達16.1%、25.7%。未來,隨著公司智能化業務占比不斷提升,煤機板塊盈利能力也將不斷提升。

  除了煤機業務外,鄭煤機的汽車零配件業務亦取得不錯的成果。2021年汽車零配件板塊實現營業收入160.63億元,同比增長7.89%。公司汽車零部件產品主要包含汽車動力系統零部件、底盤系統零部件、起動機及發電機,包括兩大品牌亞新科和SEG。

  亞新科汽車零部件企業與一汽、大眾、玉柴、康明斯、中國重汽、濰柴動力、福特、菲亞特、博世在內的國內外知名汽車及汽車零部件廠商擁有長期穩定的合作關係。SEG則建立了覆蓋全球的市場營銷網絡和生產網絡,重視本地化人才團隊的培養,在歐洲、美洲、亞洲等全球重要市場組建銷售團隊。

  綜合來看,在未來幾年內,煤機的需求都將持續得到提升,尤其是智能化方面,而鄭煤機在液壓支架市場處於領先的地位,憑藉著這一核心業務,公司與多家煤炭企業深度綁定。近年來,公司快速發展智能化煤機,而智能化業務屬於高盈利性業務,隨著這業務的快速提升,公司的盈利水平也將得到提升。

Post a comment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