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不斷增加的石油供應和對經濟前景惡化的擔憂不斷升級,已使油價從6月份的峰值下跌約30美元/桶。在產品價格和煉油廠利潤率方面,跌幅甚至更大,因為煉油廠活動的急劇上升,與北半球夏季低迷的需求疊加。
與此同時,天然氣和電力價格飆升至創紀錄高位,促使一些國家將天然氣轉換為石油。隨著幾個地區遭遇熱浪,最新數據證實,發電中的石油消耗增加,特別是在歐洲和中東,整個亞洲也是如此。包括煉油在內的歐洲工業也在進行燃料轉換。我們上調了對今年剩餘時間全球石油需求的預測,但預計增長仍將從22年第一季度的510萬桶/日放緩至4季度的40千桶/日。預計2022年全球石油需求將增加210萬桶/天,達到9970萬桶/天,明年將進一步增加210萬桶/天,屆時將超過冰凍前的1.018億桶/天水平。
俄羅斯石油供應的降幅比之前預測的要少。儘管自戰爭開始以來,俄羅斯對歐洲、美國、日本和韓國的原油和成品油出口量下降了近220萬桶/日,但流向印度、中國、土耳其和其他國家的原油和成品油出口改道,再加上俄羅斯國內需求的季節性上升,減輕了上游的損失。截至7月,俄羅斯石油產量僅比戰前水平低31萬桶/日,而石油總出口量僅下降58萬桶/日。2023年2月全面生效的歐盟對俄羅斯原油和成品油進口的禁令預計將導致進一步下降,因為大約100萬桶/日的產品和130萬桶/日的原油將找不到買家。
歐佩克+在8月初同意將其9月份的供應目標僅提高10萬桶/日,大大低於7月和8月預定的64.8萬桶/日的增產幅度。該組織指出,“嚴重有限的”閑置產能應該“非常謹慎地使用,以應對嚴重的供應中斷”,這表明歐佩克+在未來幾個月不太可能進一步大幅增加產量。
在10月份之前釋放更多的應急儲備,將進一步緩解壓力。由於OECD行業庫存仍比五年平均水平低約2.9億桶,這樣的庫存可能有助於緩解市場緊張局勢。但隨著供應日益面臨中斷的風險,不能排除價格再次上漲的可能性。
需求端
用於發電和天然氣轉石油的石油使用量飆升正在提振需求。2022年全球需求增長預期上調了38萬桶/日,至210萬桶/日。增長掩蓋了其他行業的相對疲軟,以及增長放緩,從年初的510萬桶/日降至第四季度的不到10萬桶/日。目前預計,2022年全球石油需求為9970萬桶/日,2023年為10180萬桶/日。
供應端
隨著北海、加拿大和哈薩克斯坦的石油維護工作逐漸結束,7月份全球石油供應量達到疫情爆發後的最高水平,達到每日10050萬桶/天。歐佩克+將石油總產量提高了53萬桶/日,非歐佩克+增加了87萬桶/日。到年底,世界石油供應將進一步增加100萬桶/日。
下游煉化
7月份煉油廠產能增加了110萬桶/日,本月還將進一步增加35萬桶/日,屆時產量將達到2020年1月以來的最高水平。這一增幅高於成品油需求,導致煉油廠利潤率大幅低於6月份的歷史高點。目前,全球煉油廠的日產量有望在2022年增加260萬桶,明年增加130萬桶。
庫存
6月份,全球觀察到的庫存小幅下降了500萬桶,經合組織和非經合組織庫存的減少部分被水上石油的增加所抵消。經合組織行業總庫存增加了620萬桶,達到26.81億桶,但仍比五年平均水平低2.921億桶。6月份向市場釋放的政府庫存總計3380萬桶,是自3月份以來的最大的量。
俄羅斯供應
今年7月,俄羅斯石油出口量下降了11.5萬桶/日,從年初的約800萬桶/日降至740萬桶/日。自戰爭爆發以來,流向美國、英國、歐盟、日本和韓國的原油和成品油減少了近220萬桶/日,其中三分之二已改道其他市場。出口收入從6月份的210億美元降至7月份的190億美元,原因是出口量減少和油價下跌。
All Rights By 財經都知道 © 2020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