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前幾天,俄羅斯國家航天公司表示,俄羅斯將在2024年後退出國際空間站項目,並開始組建俄羅斯自己的軌道服務站,後者將成為俄在載人航天領域的主要優先事項。
俄羅斯這一退出,美國卻是“不高興”了。
美:退出不意外,就是難接受
據美媒報道,在俄烏衝突背景下,俄羅斯退出國際空間站建設並不令人意外,但失去俄羅斯的支持,美國和歐洲其他參與國際空間站建設的國家,很可能在俄羅斯缺席後無力負擔國際空間站的運轉。
國際空間站建於90年代(1998年),投資超1000億美元,距今已經“服役”20多年,俄羅斯、美國、日本、加拿大和歐洲航天局主要參與其中(來源:Wikipedi)。國家空間站的使用權由各國之間商議決定,這也是美俄在冷戰後為數不多還繼續合作的大型項目。
前蘇聯在軍事和航天領域的成就可以說是非凡,繼承後的俄羅斯自然也在航空航天領域有著不凡實力和重大話語權。特別是在國際空間站建設這一跨國合作項目中,更是優勢盡顯,這一點,我們在俄沒有事先打招呼宣佈退出時美國仍想“輓留”的態度中可以看出。
集中力量辦大事,可以說是國際空間站在過去運轉20多年,成果斐然的一個重要因素。只是合作歸合作,對於核心技術各國多有保留,而在國際空間站的一些核心模塊中,俄羅斯占據著核心技術。
從國際空間站的構成來看,空間站大部分其實屬於美國,俄羅斯擁有的模塊部分大約占17%。不過,雖然份額不多,但其中卻囊括了空間站最重要的組成部分—— Zvezda(“星”)服務模塊,這是空間站的引擎,也是空間站的推進器,是維持空間站軌道運行的重要模塊,也是保證空間站“不跌落”的關鍵。
【註】1、國際空間站分為兩個部分——1.俄羅斯軌道段(ROS),由俄羅斯運營;2.美國軌道段(USOS),由美國和其他國家運營。其中俄羅斯部分包括六個模塊,美國部分包括十個模塊;2 、空間站只是位於近地軌道,並非完全意義上的真空,如果完全沒有人為干預,可能會跌出軌道。
所以,美國並不願意在自身還沒準備好的情況下,輕易同意俄羅斯帶著Zvezda核心模塊“撤退”。
在過去,國際空間站的建設和投入使用雖然難免有摩擦,但在涉及全人類共同發展和命運的一些議題和研究項目時,比如天體研究、天文學、氣象研究、太空探測等等領域,大家還是形成了基本共識:信息共享、互通有無。
現在,俄羅斯在沒跟美國“打招呼”的情況下,直接宣佈退出,美國自然是難以接受。
當然,不情願歸不情願,美國卻也不是沒有準備,畢竟俄烏衝突已經持續這麼久,在這個大背景下,俄羅斯會有此動作恐怕也在意料之中。
兩手準備,提上日程
俄羅斯說退出這事也不是第一次了。之前每逢美俄有大衝突,俄羅斯少不得不願意再為自家以外不友好的“合作者”提供服務。
當然,這倒也不是俄羅斯出於大國恩怨“懷恨在心”。在國際空間站投入使用之初,出於成本維護、服務壽命等等各方面考量,就初步定了下空間站的使命壽命。
在2016 年,也就是國際空間站最初提的第一個“到期日”來臨之際,俄羅斯方面就曾表示要放棄該項目、分離模塊並建立全新的俄羅斯自建自用的空間站。一來降低空間站維護成本,二來減少不安全因素。
不過,因為美國在空間站建設方面一直困難頗多,所以曾多次跟俄羅斯協商延長國際空間站的使用。據美媒報道,多次協商也是美國在為自建空間站爭取時間,希望利用國際空間站仍然存在的這一時機培養人才,同時扶持民營企業,比如馬斯克的SpaceX之類的商用航天企業,通過軍民合作,加速建設自己的空間站建設,以實現無縫銜接。
可見美國已經在著手準備應急計劃,據外媒報道,去年年底開始,NASA就在籌措應急方案以應對俄羅斯撤出國際空間站的突發可能。方案包括俄羅斯退出國際空間站項目,美國如何撤出所有宇航員,如何保證在沒有俄羅斯核心模塊的情況下維持國際空間站的正常運行,考量自己大概需要提前幾年開始銷毀國際空間站,著手為新空間站做準備的日程等等。
雖然美國一直不願意針對這些應急計划進行過多宣傳解釋,不想跟俄羅斯之間生嫌隙,以防俄羅斯過早退出,但從知情人士的消息來看,美國不是沒有準備。
目前,美國認為有可能也有潛力替代國際空間站建設的,大概有3家公司,分別是:SpaceX、波音(Boeing)、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司(Northrup Grumman)。
SpaceX大家已經十分熟悉,馬斯克創建的商用航天公司,跟NASA也是早有合作。後兩者則一直是美國軍方的合作伙伴,波音公司在90年代和千禧年初就是NASA國際空間站建設工程的主要服務商。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司在航空航天領域也是頗有建樹,很可能為NASA提供代替Zvezda核心模塊的解決方案。
中國空間站冉冉升起
俄羅斯將從2024年開始建設本國空間站,美國也在做兩手準備,那麼中國呢?
任他爭得頭破血流,關門搞技術,然後悄悄驚艷所有人,說的大概就是國內的航空事業。
我國空間站的建設規劃始於上個世紀末,當時我國就制定了載人航天三步走的戰略,並將建成中國自己的空間站作為重要目標,也就是現在大家熟悉的“天宮空間站”,也稱“中國空間站”。
天宮空間站是個大工程,個頭不小,共分為5個模塊:“天和號”核心艙、“問天號”實驗艙、“夢天號”實驗艙、天舟號”貨運飛船、“神舟號”載人飛船。從名稱就能看出不同組成部分的主要功能,包括提供最前沿的科學實驗研究支撐、載人、載貨等等。
就在7月25日,問天實驗艙成功對接於天和核心艙,神舟十四號航天員乘組成功開啟問天實驗艙艙門,順利進入問天實驗艙。這也意味著我國重大航天項目——天宮空間站建設,很快就要全面建成。
如果2030年國際空間站確認退役,屆時我國的“天宮”空間站將成為世界上唯一在軌的空間站。
路漫漫其修遠兮,好在我們終將到達。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