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局勢最新進展
普京表態!
據央視,俄羅斯總統普京25日表示,俄方未來幾個月內將向白俄羅斯提供“伊斯坎德爾-M”導彈系統。
據克裡姆林宮網站消息,普京當天在聖彼得堡與到訪的白俄羅斯總統盧卡申科舉行會晤。雙方討論了世界市場糧食和化肥供應短缺、應對北約訓練飛行及俄白聯盟國家安全等問題。
在談及美國及北約飛機在白俄羅斯邊境附近進行攜帶核彈頭的訓練飛行時,普京表示,沒有必要採取對等舉措,但必須確保俄白聯盟國家和其他集體安全條約組織國家的安全。
普京說,俄方未來幾個月內將向白俄羅斯提供“伊斯坎德爾-M”導彈系統,該系統可搭載彈道導彈和巡航導彈,包括常規導彈和核導彈。他還提議在俄工廠為白俄羅斯軍隊正在使用的蘇-25戰機進行升級改造。
盧卡申科說,白俄羅斯應做好應對一切的準備。白方對立陶宛和波蘭政府奉行的對抗政策感到擔憂。
據報道,“伊斯坎德爾”導彈是俄軍現役最先進的戰役戰術導彈,主要用於摧毀敵方導彈系統、遠程火炮系統、機場、指揮所等地面目標,每台發射車可攜帶兩枚導彈,可在一分鐘內完成對兩個目標的攻擊,具有高度靈活性、隱蔽性和適應性,是俄軍重要的現代化裝備。
俄國防部:已完全控制北頓涅茨克
俄羅斯國防部6月25日表示,在俄羅斯武裝部隊的支持下,盧甘斯克武裝已經完全控制北頓涅茨克市。有烏克蘭官員證實,烏軍已從北頓涅茨克撤離;而烏克蘭國防部則對未經軍方正式確認就散佈撤離消息的行為進行了批評。
烏克蘭國防部情報局局長佈達諾夫當天也對媒體表示,守住北頓涅茨克防線已不再可能,烏軍正在與北頓涅茨克隔河相望的利西昌斯克重新集結,利西昌斯克地勢相對更高,可對俄軍形成戰術優勢,烏軍將會繼續戰鬥。
此前,當地時間6月25日,烏克蘭北頓涅茨克市市長在電視直播中承認該市已完全被俄軍控制。
烏克蘭國防部:非官方信息干擾烏軍在北頓涅茨克的行動
據央視新聞,烏克蘭國防部副部長安娜·馬利亞爾6月25日在社交媒體上發文稱,在烏軍發佈官方正式消息前,一些非官方信息的披露導致烏方軍事行動受到干擾。
她強調,烏軍進入或離開某些地區的信息,應該以烏克蘭總參謀部或國防部對外發佈的官方消息為準。通過其他渠道對軍事行動進展的展示以及社交媒體上的信息,擾亂了烏軍在北頓涅茨克的行動。
此前,烏克蘭方面盧甘斯克地區軍事行政長官蓋代24日表示,烏克蘭守軍已接到從北頓涅茨克市撤退至新的設防地區的命令。該信息一直未得到烏克蘭國防部及總參謀部的確認。
俄國防部:俄空天軍打擊頓涅茨克一處鋅工廠
俄羅斯國防部發言人科納申科夫6月25日表示,俄空天軍使用高精度武器對頓涅茨克地區康斯坦丁諾夫卡居民點的一處鋅工廠廠房實施打擊,摧毀多輛裝甲戰車和多台“冰雹”多管火箭炮。
烏通社25日援引烏克蘭國防部消息報道,俄轟炸機25日凌晨從白俄羅斯領空向烏境內基輔、切爾尼戈夫和蘇梅地區發射大量導彈。
此外,盧甘斯克地區軍事行政長官謝爾蓋·蓋代當天在社交媒體上說,俄軍正在對北頓涅茨克市工業區發動進攻,俄軍還空襲了利西昌斯克市並試圖從南面攻入該市。
烏軍方稱“海馬斯”火箭炮系統已投入使用
6月25日,烏克蘭武裝部隊總司令扎盧日內在社交媒體上發佈了一段美國“海馬斯”高機動性多管火箭炮系統的視頻。扎盧日內說,烏軍已經開始使用“海馬斯”火箭炮系統打擊位於烏克蘭領土的俄軍軍事設施。
據央視新聞26日消息,烏克蘭國防部副部長安娜·馬利亞爾6月25日在社交媒體上發文稱,在烏軍發佈官方正式消息前,一些非官方信息的披露導致烏方軍事行動受到干擾。
她強調,烏軍進入或離開某些地區的信息,應該以烏克蘭總參謀部或國防部對外發佈的官方消息為準。通過其他渠道對軍事行動進展的展示以及社交媒體上的信息,擾亂了烏軍在北頓涅茨克的行動。
此前,烏克蘭方面盧甘斯克地區軍事行政長官蓋代24日表示,烏克蘭守軍已接到從北頓涅茨克市撤退至新的設防地區的命令。該信息一直未得到烏克蘭國防部及總參謀部的確認。
烏克蘭議會建議加強該國與俄羅斯和白俄羅斯的邊界保護力度
烏克蘭獨立通訊社當地時間6月25日報道稱,一項旨在保護烏克蘭國家邊界的議案草案已提交給烏克蘭最高拉達(議會),該議案草案建議加強烏克蘭與俄羅斯和白俄羅斯的邊界保護力度,在烏克蘭與俄羅斯和白俄羅斯邊界沿線劃分更大的保護區域,這意味著布設雷區。
草案中還提議烏方在距俄羅斯和白俄羅斯邊界兩公里範圍內建立特殊的邊境制度。此外,草案建議重新調整在和平時期、戰時狀態以及其他危機時期負責保護國家邊界的安全部門的權力,並規範烏克蘭武裝部隊參與加強國家邊界保護的程序。
“若第三次世界大戰爆發,‘倫敦會先被轟炸’”
英媒發現 : 俄議員警告若第三次世界大戰爆發,“倫敦會首先被轟炸”
據環球網報道,“普京的盟友警告說,如果第三次世界大戰爆發,倫敦會‘首先被轟炸’”。英國《獨立報》25日以此為題的報道註意到俄羅斯聯邦國家杜馬國防委員會議員安德烈·古魯廖夫的一次公開表態。報道說,這位俄議員警告,如果第三次世界大戰爆發,倫敦將是俄羅斯導彈襲擊的首個北約戰略目標。
綜合英國《獨立報》、《地鐵報》消息,俄羅斯前軍事指揮官、現議員,同時也是統一俄羅斯黨成員的古魯廖夫,在俄國家電視臺一頻道的節目中,描述了俄羅斯對北約成員國——波羅的海國家採取行動的一種可能。
根據上述媒體說法,他之所以會作此假設,原因是採取這種行動是阻止西方封鎖俄羅斯飛地加裡寧格勒的唯一辦法。但《地鐵報》稱,如果此舉真的發生,將觸發北約第五條款有關集體防禦的承諾,從而引發第三次世界大戰。
在描述這一想法時,古魯廖夫說,“我們將在第一次空中行動中摧毀敵人的整個太空衛星群,” “沒人會關心他們是美國人還是英國人,我們會把他們都視為北約。”
“第二,我們將在所有地方,並且100%摧毀(敵方的)整個反導防禦系統。”古魯廖夫說。
他繼續稱,“第三,我們肯定不會從華沙、巴黎或柏林開始。首先受到打擊的會是倫敦。很明顯,對世界的威脅來自盎格魯-撒克遜人。”
《地鐵報》稱,古魯廖夫認為,如果第三次世界大戰真的爆發,西方國家將無法忍受。“作為摧毀重要地點行動的一部分,西歐的電力供應將被切斷,並停止運轉,”他接著說,相關設施將被摧毀。
“在第三階段,我將看看美國要如何告訴西歐,在沒有食物和電力的寒冷中繼續戰鬥,” 古魯廖夫繼續說,“我想知道他們(美國)會如何設法置身事外。”
“這是一個粗略的計劃,我故意省略了某些時間點,因為它們不會被拿來在電視上討論。” 古魯廖夫說。
加裡寧格勒州是位於波蘭和立陶宛之間的俄羅斯飛地。俄羅斯外交部6月20日發表聲明,抗議立陶宛禁止經立境內鐵路向俄飛地加裡寧格勒州運輸貨物,並警告如果立陶宛不恢復運輸,俄方將作出回擊。
《地鐵報》稱,古魯廖夫在節目上闡述上述觀點的同時,駁回了其他俄羅斯專家提出的計劃——即奪取一條穿過立陶宛的走廊,以供應夾在北約國家波蘭和立陶宛之間加裡寧格勒。他認為,這樣的戰略是西方的陷阱,因為俄軍可能將被北約軍隊兩面夾擊。
美國全國各地舉行游行示威
抗議最高法院推翻“羅訴韋德案”裁決
在美國最高法院6月24日推翻“羅訴韋德案”之後,全美各地在25日繼續發起游行示威活動,預計游行示威活動將持續整個周末。
6月25日,數百名抗議者聚集在美國聯邦最高法院外,手舉標語,高呼口號,少數反墮胎活動人士與支持墮胎權益的抗議者進行了激烈的對話。
在紐約市,大批示威者聚集在華盛頓廣場公園以抗議最高法院的裁決。據紐約警察局25日發佈的信息,紐約市游行示威的人群中至少有20人被拘留,但尚未被指控犯罪。
佛蒙特州警方表示,有抗議者25日凌晨前往位於蒙彼利埃的州議會大廈進行破壞,大廈多扇窗戶被打破,大門口留有塗鴉。
在洛杉磯,數百人在市中心舉行示威游行,併在當地法院外舉行了一場名為“為墮胎權利搖滾”的音樂會和集會。
在舊金山,近千名抗議者分別在法院大樓及市政廳外聚集,高呼“放棄法院”等口號,造成交通擁堵。
在波士頓,抗議人群聚集在州議會大廈,有民權組織呼籲抗議者“留在街頭”,直到墮胎再次在全美範圍內得到法律保障。
另有美媒報道稱,數十名抗議者前往大法官克拉倫斯·托馬斯在弗吉尼亞州費爾法克斯的住宅外抗議,部分抗議者攜帶擴音器及其他噪聲製造器。
最高法院的最新裁決將賦予各州制定墮胎法的權力,預計全美近一半的州將宣佈禁止墮胎或嚴格限制墮胎。法院意見書稱,“憲法沒有賦予墮胎權;羅訴韋德案裁決被駁回;規範墮胎的權力還給了人民和他們選出的代表。”
截至25日,阿肯色州、愛達荷州、肯塔基州、路易斯安那州、密西西比州、密蘇里州、北達科他州、俄克拉何馬州、南達科他州、得克薩斯州、田納西州、猶他州和懷俄明州等13個州已經根據該裁決開始了禁止墮胎法律的啟動流程。在其中一些州,禁止墮胎法律會立即生效,而在其他州,禁止墮胎法律將在一段時間後或通過州官員簽字生效。
特朗普:這場勝利多虧了我
環球時報報道,據路透社6月25日報道,在離任17個月後,美國前總統特朗普兌現了他競選時的一項承諾。他一手塑造的保守派占多數的美國最高法院,推翻了1973年“羅訴韋德案”的裁決,該裁決使墮胎在美國全國範圍內受法律保護。
路透社稱,長期以來,在相關專業人士和參議院共和黨領袖米奇·麥康奈爾的幫助下,組織良好、資金充裕的保守派運動推動美國最高法院向自己傾斜,而這一最新裁決代表著這場運動的勝利。
特朗普在他四年的總統任期內任命了3名最高法院大法官,2017年的尼爾·戈薩奇、2018年的佈雷特·卡瓦諾和2020年的艾米·科尼·巴雷特。在他上任時,由四名自由派和四名保守派組成的美國最高法院在意識形態上陷入僵局,到他離任時,保守派以6比3的優勢占據了穩定多數。
在推翻1973年“羅訴韋德案”裁決的投票中,特朗普提名的3名大法官都投了贊成票。
時間回溯到2016年,在跟希拉里競選美國總統時,特朗普曾公開表示,一旦勝選,他將任命更多的保守派大法官以推翻“羅訴韋德案”的裁決。
本周五,特朗普在一份聲明中說:“今天的決定,以及最近宣佈的其他決定,是一代人一生中最大的勝利,它之所以成為可能,是因為我兌現了所有承諾,包括提名三位備受尊重的憲法主義者,並得到美國最高法院的確認。這是我的榮幸!”
同日,美國總統拜登也承認,特朗普在推翻“羅訴韋德案”中發揮了關鍵作用。拜登稱:“特朗普總統任命的三名大法官是今天推翻司法天平、取消這個國家婦女基本權利的決定的核心。”
美國白宮:
拜登不支持擴大聯邦最高法院規模
當地時間6月25日,美國白宮新聞秘書卡琳·讓-皮埃爾表示,儘管美國總統拜登對聯邦最高法院就槍支和墮胎問題作出的決定予以反對,但他仍不支持擴大聯邦最高法院的規模,“這是總統不同意的事情”。
據悉,在美國聯邦最高法院取消一項限制性槍支法案、並推翻了確立墮胎權的判例“羅訴韋德案”後,民主黨和其他人士提出擴大聯邦最高法院的想法,紐約州、明尼蘇達州及馬薩諸塞州的多名議員呼籲擴大法院規模,以便平衡最高法院的決策。
聯邦最高法院是美國司法系統最終上訴法院,有權評審和推翻下級法院裁決,同時也是美國憲法的最終解釋者。目前,聯邦最高法院中有6名保守派大法官、3名自由派大法官。
世衛組織:現階段猴痘疫情
不構成“國際關註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
當地時間6月25日,世衛組織宣佈,現階段猴痘疫情不構成“國際關註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
世衛組織於23日召開了緊急委員會會議,評估猴痘疫情是否構成“國際關註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委員會一致同意現階段猴痘疫情不構成“國際關註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但需控制疫情以防其進一步蔓延,同時應密切監測疫情,委員會建議在幾周後再次對猴痘疫情進行評估。
丹東闢謠
“明天丹東要封城”?官方闢謠:網傳信息不實
6月25日,@丹東發佈 就部分網民傳播的“明天我市要封城”消息發佈聲明,全文如下:
聲明
今天,部分網民在微信群和朋友圈傳播“明天我市要封城”。在此,市防指聲明,該網傳信息不實。請廣大市民不造謠、不信謠、不傳謠,遵守疫情防控相關規定,出入公共場所主動配合測溫、掃碼、查驗核酸,戴口罩、不聚集、做好手衛生,共同維護全市疫情防控秩序。
丹東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辦公室
2022年6月25日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