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雲南電力基本情況
2022年雲南地區發電量3789.1億千瓦時,同比增長7%,從供應結構來看,水電發電量3038.8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1.6%,占比81%;火電發電量459.1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1%,占比12.2%;風電發電量214.3億千瓦時,同比減少8%。消費端來看,2022年雲南外送電量1816.9億千瓦時,同比下滑2.1%;全省全社會用電量2389.5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1.8%,其中工業用電占比72%。
02
雲南電力供應
2.1 水電
雲南具有得天獨厚的能源優勢,尤其是滇西北金沙江、瀾滄江、怒江三大流域,約占雲南省經濟可開發容量的85.6%,雲南水力資源居全國第3位,占全國水力資源總量的1/7,全國排前10位的水電站,雲南有7座。在雲南的發電量構成里,水電占比80%且具有明顯的季節性,據統計局數據統計,截止2022年底雲南水電裝機量8112萬千瓦,占全省裝機量超70%。
不過白鶴灘1600萬千瓦時水電站已於2022年全部投產,托巴水電站預計2024年投產,剩餘水電站尚未開始建設,預計要2030年才能投產,因此未來幾年雲南地區水電裝機量難有明顯提升,僅能依靠降水量、入庫量以及蓄水量發電。2022年下半年雲南三大水洗來水量不足,導致小灣和糯扎渡水庫在汛期無法正常蓄水,主流水庫儲水量遠低於歷史同期,也給2023年造成了隱患。
根據對雲南7個地區降水量統計,2022年雲南降水量5942mm,同比減少1.7%。2023年1月雲南降水量僅有13.3%,同比減少90%,三峽及溪洛渡蓄水量低於往年同期超30%。此外在經過3年拉尼娜之後,NOAA中性預測模型之下,厄爾尼諾現象於明年三季度開始的概率為60%,這將造成雲南地區降水量減少甚至面臨乾旱的局面。
怒江發源於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南麓,瀾滄江發源於青海省玉樹,金沙江發源於唐古拉山脈的格拉丹冬雪山北麓。從圖中可知2月份雲南省三大流域上游地區降水量也明顯低於同期平均降水量,基於當下主流水庫的蓄水量及降雨量,2023年雲南水電形式不容樂觀。
2.2 火電
據統計2022年雲南火電裝機量1535萬千瓦,發電量459.1億千瓦時,同比增加1.1%,水電季節性明顯,風電和光伏不確定較高,水電可達到淡季保供汛期調節的作用,在穩定用電安全方面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2022年上半年瀾滄江上游來水偏豐近10%,金沙江上游來水偏豐超10%,因此雲南地區上半年水電發電量同比增加31%,火電發電量同比減少19.1%。進入下半年,上游來水量發生巨大變化,也使得火電在原本的豐水期提高利用率。
2022年火電成本疏導機制尚未出台,雲南省內電煤產能不足,電廠企業缺乏採購省外煤炭的動力,近幾年來雲南地區火電產能發展緩慢,且平均利用小時數量遠低於平均水平,全年僅有3000小時。2023年1月1日起,《雲南省燃煤發電市場化改革實施方案》正式試行,以市場化為導向,建立煤電電能量市場,將水電和煤電分開交易,並分別設立省內、省外市場。
省內電能量市場方面,明確每度電價格由煤電企業和各類電力用戶(含售電公司)直接交易形成,煤電上網電價在煤電基準價上下浮動20%,高耗能用戶交易電價不受此限制。但新的煤電項目建設周期一般為2年,政策實施對2023年雲南煤電裝機量難有提升,不過預計雲南省內火電利用小時有望明顯提升,按照全國火電設備平均利用小時4379小時計算,預計2023年雲南火電發電極值為670萬千瓦時。
2.3 風電、光伏
2022年雲南風電發電量214.3億千瓦時,同比減少8%,占雲南發電量的5.6%,風電裝機量912萬千瓦。光伏發電量37.5億千瓦時,同比增加3.1%,占雲南發電量的1%,光伏裝機量585萬千瓦。
《雲南省2022年新能源建設方案》明確提出,2022年全省加快推動開工新能源項目355個,其中光伏項目350個,裝機3165.04萬千瓦;風電項目5個,裝機35.5萬千瓦,確保年度開發新能源規模1500萬千瓦以上,力爭達2000萬千瓦。光伏項目按照2022年8月前完成項目備案,2022年10月前全面開工建設。裝機規模10萬千瓦及以下項目,2023年4月前應具備投產條件;10萬千瓦以上項目,2023年6月前應具備投產條件。全容量並網時間不得超過2023年12月底。風電項目2022年11月底前具備核准條件,2023年7月前全面開工建設。
2022年雲南地區新能源裝機量增速較為明顯,當地積極推動新能源電力建設,但激勵政策並不明顯,項目進展較為緩慢,很難按期投產運營。
03
雲南電力消費
根據《“十四五”雲電送粵框架協議》《“十四五”雲電送桂框架協議》雲南在“十三五”送電的基礎上新增烏東德電站送電,“十四五”期間計劃每年向廣東、廣西送電1452億千瓦時。2022年雲南西電東送電量1436.5億千瓦時,同比下降2.48%,對境外送電量12.6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19%。
3.1 電解鋁
電解鋁行業屬於高耗能企業,生產一噸電解鋁綜合電耗13500度電,前期雲南地區以綠電優勢招商引資,使得從2018年開始神火、其亞和魏橋將其電解鋁產能陸續轉移至雲南。2019年雲南電解鋁耗電量255萬千瓦時,占工業用電20%,至2022年電解鋁耗電量增加至575萬千瓦時,占工業用電達到33%,複合增長率達到31%。
雲南地區規劃電解鋁產能826萬噸,建成產能540萬噸,經歷過連續2輪減產後預計3月份開始運行產能降至335萬噸。按照豐水期4-5月份開始復產,根據當下的降水量以及水庫儲量,預計復產50%即100萬噸,疊加魏橋可能投放產能40萬噸左右,據此預估2023年雲南地區電解鋁產量415萬噸,電解鋁耗電量560萬千瓦時,同比下滑2.5%。
2021-2022年連續兩年雲南地區都出現了受供電緊張而引發的被迫減產事件,2023年初降水減少造成的南方供電緊張的局面未得到改善,四川地區電解鋁復產推遲,貴州地區突發性的減產以及雲南地區迎來了二輪減產。因此即使在豐水期電解鋁企業如期復產後,仍不排除今年冬季再次進入減產周期的可能。
3.2 工業硅
工業硅目前尚未明確屬於高耗能企業,生產一噸工業硅綜合電耗12800-13000度電,過去四年雲南地區工業硅產能少有擴建,不過2023年是工業硅新增產能大年,預計將有超60萬噸新增產能投放。不過工業硅用電量占雲南工業用電比例較小,且生產彈性較大,過去幾年整體開工率維持在5成左右。因此若出現用電緊張的情況,雖然將對雲南供應產生影響,但工業硅價格走勢更依賴於當時的供需平衡關係,而非對限電的炒作。
04
結論展望
雲南自2021年開始已經連續兩年在三季度開始出現因電力供應緊張的問題影響電解鋁的正常生產,2022年電力導致的限產範圍甚至擴大到四川和貴州地區。從雲南地區發電裝機量、新增裝機量、水庫出水量以及當前的降水量來看,預計2023年電力引發的限產情況難以扭轉,雲南仍將持續面臨電力缺口問題。此外電解鋁行業及工業硅行業,尚有較多規劃產能未投放,後面對雲南地區綠電項目的投資以及政策引導火電調節形成較大考驗。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