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基建是基礎設施建設的簡稱。基礎設施主要包括交通、郵電、供水供電、商業服務、科研與技術服務、園林綠化、環境保護、文化教育、衛生事業等市政公用工程設施和公共生活服務設施等。
基建行業作為鋼材下游重要行業之一,其情況好壞將對螺紋等鋼材需求造成直接影響。據測算,2021年我國基建行業年用鋼量趨近2億噸,占當年國內粗鋼總量約24%。本文系統性構建了基建行業的分析框架及相關可跟蹤的經濟指標,深入探討基建行業對螺紋需求的影響機制。
2、 從基建行業視角看螺紋需求
2.1 基建行業構成
基建廣義上可分為傳統基建和新基建,本研究聚焦於傳統基建範疇。傳統基建主要將項目分為農、林、牧、漁、水利業、工業、地質普查和勘探業、建築業、交通運輸、郵電通訊業等13個門類。各門類之下再依次細分為大類,例如工業門類下分為煤炭採選業、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黑色金屬礦採選業、有色金屬礦採選業等共40個大類。
通過詞頻統計法對政府報告進行統計分析,總結得到基建分析框架主要包括項目端、資金端和政策端等維度。我們選取傳統基建門類中與螺紋鋼相關的基建指標進行詞頻統計熱力圖分析,分類以國民經濟行業分類標準為依據,對報告里超過5個詞頻數的詞組進行篩選。結果表明,基建相關的政府報告中多次提及建築業PMI、上市公司訂單、上下游產業、地方專項債等詞彙。
根據詞頻統計分析結果,基建行業的主流分析框架包括三個方面:項目端、資金端和政策端。其中項目端主要包括行業景氣程度、上市公司訂單、上下游產業;資金端包括地方專項債務、政府公共財政收入和支出、政府性基金和銀行貸款;政策端主要通過政府在重要會議上的政策表態進行評估。
從基建子行業視角出發,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與螺紋表需相關性近0.4,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與螺紋相關性逾0.6,而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與螺紋表需相關性高達0.77。除此以外,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和基建投資額波動性關聯性不強。在2016年的2到3月,基建當月同比跌幅較大,其原因在於我國基建投資的區域配置存在不平衡的特點,這一特點在當時的矛盾較為突顯。2020年基建總投資額波動呈現下降趨勢,而在2021年後上升近40%,這個現象主要是源於疫情造成的低基數效應。
2.2 從項目建設看螺紋表需
項目建設可通過行業景氣程度、基建上市公司狀況和上下游產業來刻畫。作為衡量基建行業發展狀況的相關指標,其領先性為3個月左右。行業景氣程度一般可以用建築業PMI來衡量,建築業PMI是觀察建築行業景氣度的重要前瞻指標之一。其是由建築業商務活動、新訂單、新出口訂單、積壓訂單、存貨、中間投入價格、收費價格、從業人員、供應商配送時間、業務活動預期10項擴散指數構成。
根據圖7,基建行業景氣程度相較於其他行業一直處於高位。近十年以來基建的投資額一直相對比較穩定,2020年初全國疫情爆發,基建行業同比跌幅明顯,但隨著行業利好政策出台及施工單位的復工復產,又迅速回暖。
我們通過三大基建公司的新簽合同數額來衡量基建行業項目的建設情況。三大基建上市公司業務基本涉及了各方面的基建項目,其在鐵路、公路、橋梁、隧道等基建項目領域都具有行業領導地位,可以作為基建行業公司的代表。
基建上下游產業對基建項目建設有重要影響。水泥生產、製造、銷售的領域以及石油瀝青、鋼鐵等材料是基建產業鏈的上下游有關指標。我們主要選取代表性較強的上游水泥價格和鋼材價格以及石油瀝青開工率作為其對應的高頻數據指標。
2.3 從資金來源看螺紋表需
2.3.1 地方專項債
地方專項債對基建投資增速的驅動通常領先3個月。2008年以來,我國出現了四輪基建托底經濟發展的階段,每一輪基建的資金增量來源都不盡相同。08-09年的資金來源主要為中央預算內資金和鐵道債,12-13年得益於地方融資平臺的擴張,主要包括城投債和非標,15-16年主要來源於專項建設金融債和PPP,2018年下半年至今主要是專項債的放量。
基建投資的潛在增長空間是需要重點關註的因素。一方面取決於對基建的需求,另一方面取決於基建的融資情況。在實際需求存在的情況下,基建的投資效率較高,也不會引發潛在的信用風險。2023年一季度,地方政府債共發行508支,同比下降13.75%;發行規模為2.11萬億元,同比增長15.62%。其中新增債券發行規模為1.67萬億元,再融資債券發行規模為0.44萬億元。
在疫情前時代,螺紋產量和地方專項債增速仍呈趨勢相關,原因在於地方政府專項債的發放驅動著基建項目的投產,進而刺激了螺紋鋼的需求和產量。疫情時期,各地項目施工受到影響,雖政府專項債務款撥付到位,但螺紋的運輸供應以及相關施工單位的實物工作受阻,導致了螺紋需求難以實際落地。
2.3.2 政府公共財政
一般公共財政對基建投資的貢獻較強,其在領先性上通常為1年。今年1-2月公共財政預算對基建的支持力度較大,其中,向農林水、交通運輸領域支出的同比增速分別實現11.4%和0.7%,增幅較2022年走強。基建是經濟擴內需的重要抓手,預算內的財政支出將持續向基建投資發力。
18年以前,螺紋的產量並未與公共財政的支出有明顯的波動關聯性,在此之前,基建的發力並不是主要由財政進行驅動的,而是依靠金融債。18年至今,螺紋的產量跟隨公共財政支出波動趨於明顯,除了21年的第三個季度螺紋產量慘淡,工廠受疫情影響停工,其餘階段螺紋產量和財政狀況波動呈現趨勢相關。
2.3.3 政府性基金支出和收入
2018-2020年政府性基金是全國多數區域基建財力增長的主要推動力,基建財力下降主要由政府性基金下滑導致。基礎設施的建設離不開土地,因而土地成交價也能側面反映基建行業的景氣度。土地成交價跟隨政府基金收入波動較為明顯。21年初土地成交價與政府性基金收入同比圖出現劈叉現象,原因在於當年政府出台相關政策,加強土地價格炒作監管,土地成交價受到抑制。
2.3.4 銀行貸款
銀行貸款是基礎設施項目的重要資金來源,銀行貸款的波動狀況也能很大程度上反映基建項目的進程,進而影響螺紋鋼的需求。
基建一直是銀行貸款投放的重點行業,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同比與銀行貸款融資同比趨勢整體趨於一致。2022年開始相關貸款同比為負值,其原因在於部分基礎設施項目的資本金與需求出現差距,影響開工建設。為打通資金堵點,國家專門出台政策,通過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設立基礎設施投資基金,以補充項目資本金。
2.4 從政府意願看螺紋表需
基建項目投資由政府主導,且項目申報和審批環節直接和政府相關。從政府視角看,今年國內宏觀經濟將進入修複期,但海外需求的下行壓力更加明顯。在疫情防控端,在順利渡過流行期後,疫情對經濟的壓制會逐漸減弱,宏觀經濟或將繼續向上修複。在內外需方面,需求收縮、 供給衝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仍然較大,外部環境動蕩不安,給我國經濟帶來的影響加深。考慮到基建對經濟的托底作用,因此政府相關工作會議對基建的影響十分重大,我們選取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政治局會議、兩會及政府工作報告會議、發改委項目批覆數據、地方政府重大項目計劃等相關會議進行政府意願簡要分析。
我們重點關註財政政策、貨幣政策、金融監管政策、地方債務監管政策基調等政策內容。從近兩年的政府表述來看,財政方面要求加大對基建的支持力度,2023年的財政支出或成為內需的重要保障,但需重點關註地方債務風險。2021年全國受疫情風險影響,基建行業存在擾動因素,外部環境趨於複雜嚴峻和不確定性。2022年經濟恢復的基礎尚不牢固,因此更需大力建設基建以對經濟修複起到托底作用。2023年赤字率有望提升,專項債或環比變化不大,針對具體行業貼息政策或持續保持。貨幣政策方面,穩健的貨幣政策要求要精準有力,流動性合理充裕。
3、 近期基建行業情況分析
宏觀方面,基建作為宏觀經濟托底支撐的工具, 2023年重點關註補短板及新型基礎設施建設。2022年全年基建投資同比增加9.4%,較1-11月增速提升0.5%,較2021年全年提升9%,連續八月回升。穩增長背景下,基建投資剋服疫情等不利因素影響、持續企穩回升,投資維持高位增長。
從項目建設來看,2022年全國新開工項目計劃總投資較去年同比增長20.2%,22第二季度全國擬建項目平均投資規模較22年第一季度增長31.3%,預計23年全年投資增長仍存在較大潛力。當前重大工程項目儲備充裕,未來基礎設施項目建設落地積極性較強,交通、能源、水利等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將穩步開展,薄弱領域項目補短板預期加強,新型基礎設施項目建設有望加快佈局。
資金端:專項債投入基建比例創歷史新高。2022 年全國新增專項債發行規模共計4.03萬億元,其中約62.8%投向基建領域,投入比例超過2021年的53%。2022年11月財政部已下達各省2023年新增專項債額度,並要求23第一季度儘早發債。當前全國多省份獲得的提前批額度相較2022年同比明顯增長,今年專項債規模有望延續四萬億以上,同時直接投入基建比例有望維繫高水平。今年3月份兩會提出財政赤字赤字率擬按3%安排,較去年提升0.2%,擬安排地方政府專項債3.8萬億元,較去年增加1500億,總體財政資金同比有所增長,二季度財政支出有望繼續發力。
政策端:2023年經濟定調穩增長,基建投資重點關註補短板及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短期看,基建投資穩增長對當前擴大國內需求、應對經濟下行壓力具有重要作用;長期看,重大基建項目將有效助力增強投資對優化供給結構的關鍵作用。近些年,領導人再次強調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是新時代建設農業強國的重要任務。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要落實產業幫扶政策,強龍頭、補鏈條、興業態、樹品牌,推動鄉村產業全鏈條升級。探索建立中國特色估值體系重塑估值;以鄉村振興為重心的“三農”各項工作獲得重磅會議政策傾斜。
我們對5月份、二季度以及全年基建行業相關指標以及用鋼增量同比作預測。預測基建二季度增速維持在8%左右,基建對國家的經濟具有托舉效應,因而基建需求仍保持韌性。基建有關地方專項債當月同比二季度預測維持在-14%左右,今年地方專項債發放額度相比較於去年有所上升,但發放進度有所減緩。基建用鋼增量增速跟隨基建行業趨勢明顯也維持在8%左右。
4、研究結論
基建主要包括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等三個子行業,均與螺紋表需有較強的相關性。通過詞頻統計法對政府報告進行統計分析,總結得到基建分析框架主要包括項目端、資金端和政策端等方面。根據相關性繫數的計算結果,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與螺紋表需相關性近0.4,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與螺紋相關性逾0.6,而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與螺紋表需相關性高達0.77。
基於項目端、資金端和政策端三個維度觀測基建行業情況。項目端指標主要包括行業景氣程度、基建上市公司訂單額度和基建上下游產業,這些指標與基建投資同比的變化基本同步;資金端指標主要包括地方專項債(領先3個月)、政府公共財政(領先1年)、全國政府性基金和銀行貸款;政策端主要通過政府相關會議內容進行定調。
展望後市,基建資金端壓力有望緩和,驅動項目端實物工作量進一步落地,從而對螺紋需求有所提振。我們預計基建用鋼量在今年5月份/二季度/2023全年分別為2200萬噸/6500萬噸/2.5億噸左右,對應基建用鋼同比增速分別為8%/8%/7%。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