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黑色產業鏈整體呈現重心不斷下移的走勢,該走勢背後的根源可歸結於疲弱的需求。
從宏觀來看是內憂外患的不穩定性的衝擊,從行業上來看是托底無法對衝下滑,從微觀來看就是喪失季節活性的表觀需求的壓制,所以從價格的走勢來看,呈現出了旺季先揚後抑、由預期過渡至現實的特征,淡季反而也會因為環比的相對穩定而出現階段性沖高反彈的表現。
去年年末鋼材市場的特點是隨著疫情的蔓延,原料補庫進程受到制約,鋼廠利潤被壓縮,鋼廠被迫加大檢修力度,供需兩端均呈季節性下滑的特點,原料價格堅挺帶來的成本支撐力度較強,鋼價整體維持在高位區間振蕩。
今年與去年相同的是,原料庫存偏低,鋼廠利潤格局持續較差,供需兩端也維持雙弱的特點,主要的支撐力量仍然是來自於原料價格的堅挺,不同的是按同期對比,一個月後的今天的疫情蔓延情況理應不會超過現在,而鋼價的重心卻已經大幅下移了,所以冬儲意願總體都是不強的,主要區別在於去年是冬儲成本抬升壓縮了經銷商、中小型貿易商以及終端企業的冬儲意願,而今年則是以需求低迷和疫情反覆為主對冬儲意願和積極性的打擊。
此外,冬儲與北材南下的關係也較為緊密,所以除了價格這一最重要的要素之外,南北價差對於鋼貿商考慮是否囤貨方面也是比較重要的。目前南北價差基本與去年同期水平相當,以上海和沈陽為代表的南北價差為零,以杭州和沈陽為代表的南北價差為60元/噸,基本都是同期低位,以廣州和沈陽為代表的南北價差相對偏高,但同比也僅高於去年同期,所以目前南北價差也不具備支撐資源南下的條件,從庫存角度來看,南北方市場的庫存也還是以本地或者周邊消化為主。所以從此方面來看,冬儲積極性整體也並不會太好。
鋼材冬儲政策大多會在12月份陸續出台,由於2023年春節時間較早,因此預期冬儲時間會短於去年,鋼聯《2023年建築鋼材冬儲調研報告》中提到,今年的冬儲時間主要集中在12月份,12月之前及之後冬儲商戶數量均較去年下降,即今年的冬儲周期較去年縮短約兩個月,且今年無冬儲意願的商戶較去年翻倍,表明瞭今年東出貿易商的情緒以及冬儲量均較去年明顯下滑。
由於今年下半年鋼材庫存壓力持續釋放,基本穩定在近3-4年庫存的低位水平,所以冬儲周期的縮短以及意願的走弱,將使得我們對於12月份開啟的累庫周期的積累幅度持較為保守態勢,春節後庫存端的壓力也偏中性看待,基本面格局較當前可能不會出現明顯改變。
11月起,鋼材基差整體呈現出較為連續性的下行走勢,螺紋鋼和熱捲期貨貼水格局逐步得到修複,基差基本已處於歷史同期最低水平,至於後續基差的走勢,還是要看後期期貨合約的運行邏輯在何方。往年12月初,螺紋鋼和熱捲期貨主力合約便會從01合約切換至05合約,隨著主力合約的切換,01合約的運行邏輯將更多轉向至交割月的現實,也就是季節性需求淡季的作用可能會有所放大,而市場情緒也隨著11月上旬和中旬的反彈表現得較為透徹,目前已逐步偏向觀望居多。
所以從該角度來說,螺紋鋼和熱捲基差的下行修複空間可能會比較有限,所以今年可能不一定是在盤面冬儲比較好的一年,直接在現貨冬儲可能會更合適一些,而基於當前以及2023年春節前後市場諸多的不確定性因素,如果企業需要從戰略角度進行一定資源鎖定,那麼冬儲行為還是要進行的,但在庫存結構優化方面需要重點考慮,建議企業在冬儲量的計划上適當保守一些,儘量不要做太多高風險的經營舉措。而且基於往年鋼價上半年的高點通常出現在3、4月份的規律,我們也建議參與冬儲的企業可以在冬儲資源開始出清的階段進行賣出保值來予以一定保護。
All Rights By 財經都知道 © 2020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