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7日,在棉花市場一片悲觀的時候,筆者發佈熱點文章《棉花:不要浪費一場危機》被市場廣泛轉載。事後來看,棉花市場的走勢,基本在筆者預測之內。

CF2301在面積單產雙降和國內消費複蘇的支撐下不斷走高,已經達到筆者的預估價16300元/噸附近。周末新疆部分產區棉花受災的圖片廣泛傳播,市場對做多棉花的熱情達到近期頂點,產地實際的情況到底如何?

周末,筆者和多位產地專家電話溝通,認為疆棉實際受災情況可控,不是市場想象的那樣。北疆大概有5%的受災面積,南疆巴州部分下雪地塊需要重播,但目前南疆重播時間上還來得及,筆者將全疆棉花單產減幅從5%上調至8%。但是,近期也有兩個利空浮上水面。一是,新疆實播面積減幅縮小,從10%下調至5%附近。二是,中游進口開始盈利,下游消費進入淡季,即期紡紗小幅虧損,部分地區出現了二次疫情衝擊,可能加強淡季特征。筆者建議,可在下周初逢高收網天氣交易,擇機佈局內外正套,鄭棉市場可能要出現一波有力度的回調。

單產面積玩起蹺蹺板

筆者此前對全疆棉花單產的預估是下降5%,經過這次低溫雨雪天氣之後,筆者對全疆棉花單產的預估是下降8%,這個數據綜合了南北疆多位產業人士反饋。本來市場就沒有奢望去年的完美天氣,4月至今北疆低溫多雨、南疆大風沙塵,五一假期前後全疆又遭遇低溫雨雪,導致棉花整體播種進度慢10天左右。天氣不好在市場的預期之內,根據筆者交流的情況,做多的群體也是看著天氣預報在交易。但是實際的災情仍然超過市場預期,但這絕不像一些捕風捉影的照片和自媒體描述的那樣,居然喊出棉花絕收的荒唐聲音。

北疆方面,受災面積大概在5%左右,主要是種的早的棉花,晚播的問題不大,受災的地塊沒聽說需要大面積重播。南疆方面,主要是巴州的棉花地遭遇降雪,但是由於地表溫度高,雪很快就化掉了,隨後農技人員和棉農積極救災,採取煙熏和噴施藥物輓救。南疆有一些受災嚴重的地塊需要重播,目前這個時間重播還來得及,如果後期天氣和管理跟上,單產不會大幅下降。綜合預估,這次低溫雨雪天氣導致疆棉單產小幅下降,單產降幅從5%上修為8%。

市場對減面積的定價出現了偏差,此前市場由於增糧減棉政策和510萬噸補貼封頂政策,預計下年度疆棉面積會減少10%左右,目前實際的減幅可能在5%左右。一是,有復耕地塊的加入,彌補了部分政策引導的面積減量。二是,農民本身是想種盡可能多的棉花,在實播的過程雙方有博弈,最後更退一步。筆者最新瞭解的情況,是兵團面積減幅在8%-10%,地方面積減幅可能在3%-5%,全疆面積減幅5%左右。

綜合來看,疆棉面積和單產玩起來蹺蹺板,面積減幅從10%下調至5%,單產減幅從5%上調至8%。此前,預估產量下降95萬噸至530萬噸左右,目前預估產量下降80萬噸至545萬噸左右,目前的價格漲幅對減產定價是充分的。

消費淡季謹防二次疫情

國內棉紡消費已進入淡季,本來結合五一消費數據,國內消費很可能淡季不淡,不過近期筆者的草根調研顯示,多地似乎有二次疫情苗頭,這個因素可能在五六月份坐實淡季預期。目前紗廠開機維持高位,但即期紡紗維持虧損300-400元/噸,棉紗有銷售壓力,提價遠不如棉花。紗廠產成品庫存低位略降,原料庫存小幅下降。布廠開機持穩,產成品庫存低位略增,原料庫存小幅增加。據TTEB,5月5日當周,紡企原料庫存為29.2天,環比-2.4天;紡企成品庫存為10.9天,環比-1.1天;織廠原料庫存11天,環比+0.3天;織廠成品庫存25.4天,環比+0.1天。

圖  即期紡紗利潤

數據來源:WIND

同時,在棉花進口由虧損轉為盈利後,鄭棉面臨內外正套的壓力。目前國內3128B棉花現貨指數是16163元/噸,疆內基差貨CF2309+400元/噸是16310元/噸左右,內地基差貨CF2309+900元/噸是16810元/噸左右,配額內進口棉花成本為16120元/噸。據筆者瞭解,貿易商有做內外正套的動作。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3月下旬以來鄭棉2000點的漲幅已經完全計價減產和消費複蘇,後市面臨災情不及預期、進口增加和二次疫情的不確定性,建議投資者收網天氣交易,關註內外正套機會。

圖  配額內棉花進口利潤

數據來源:Wind

Post a comment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