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二醇長期虧損下部分裝置停車成為常態,落後產能淘汰進行中,需求端“金三銀四”旺季已過,6-7月將迎來秋冬訂單,供應變局疊加終端修複預期下乙二醇能否鹹魚翻身?

一、大投產周期中,MEG各工藝加工利潤長期虧損

乙二醇自2018年步入投產周期,產能維持較高增速,同時帶來國產量的大幅提升。2017年年底乙二醇產能僅834萬噸,產量618萬噸,至2022年底產能至2477.5萬噸,產量1337萬噸,產能增加1600多萬噸,產量增加700多萬噸。

2017年年底聚酯產能為4800萬噸,至2022年底產能為7064萬噸,產能增加2200萬噸,按照一噸聚酯需0.335噸乙二醇折算,乙二醇產能增速遠高於聚酯產能產能增速。供應過剩格局下,乙二醇絕對價格和加工利潤均受拖累,部分老舊裝置長期停車,開機負荷長期處於較低位置,產量增速明顯低於產能增速。

截止2023年4月,國內乙二醇總產能至2647.5萬噸,2023年仍有部分裝置計劃投產,包括三江、榆能、久泰等,但由於乙二醇價格低位且加工利潤虧損,企業投產的積極性有所下降。截止5月10日,石腦油制乙二醇加工利潤為-118.68美元/噸,乙烯制乙二醇加工利潤為-98.5美元/噸,甲醇制乙二醇加工利潤為-1359.89元/噸,合成氣制乙二醇加工利潤-1577元/噸。 

二、進口縮量格局下,產能較大的存量裝置對MEG影響力進一步增強

隨著國產量的提升,乙二醇進口依賴度呈明顯下降的趨勢,2017年進口依賴度達59%,至2022年底進口依賴度下滑至36%,2023年隨著海外裝置的集中檢修,進口依賴度或將繼續下降至30%附近。進口量明顯下滑,而長期虧損下乙二醇企業被動減量意向增強,國內存量裝置處於產能出清階段,產能較大的存量裝置動態對MEG的影響力度進一步增強。

二季度部分裝置仍有轉產及檢修計劃,尤其是5月份,浙石化的1號線已停車,2號線計划下旬停車檢修,衛星石化90萬噸裝置計劃5月中停車檢修。進口到港方面,5月份港口到貨或將在5月下兌現,月初到貨持續偏少,港口顯現庫存或將大幅去化。新產能投產推遲,一體化裝置的轉產/檢修兌現,疊加5月整體到港不高,供應縮量預期較強,5-6月乙二醇持續去庫的概率較高,關註前期檢修裝置重啟消息及存量裝置轉產/檢修消息。

三、需求端聚酯穩步增長,但增速不及EG供應增速

五一假期之後,在新增投產兌現及部分瓶片工廠復工的帶動下聚酯開工負荷穩步回升,但開工上行的同時,聚酯的壓力也不容忽視。聚酯工廠現金流壓縮較為明顯,下游訂單匱乏,導致備貨意願不強,聚酯自2019年後以每年穩定6%-8%附近增速,產能穩定增長,對乙二醇的需求維持穩步增長,但需求增速低於供應增速,乙二醇供需過剩格局較為凸出。2022年由於終端訂單不盡人意,消費表現較差,聚酯庫存高企同時加工利潤虧損下產量較2021年下滑,對乙二醇需求負增長,但乙二醇供應仍維持正增長,導致乙二醇供需累庫。

聚酯產品庫存處於累庫狀態中。但目前聚酯的虧損和庫存尚不及去年4季度,聚酯短期開機負荷大幅下滑的概率不大,但終端無實質性好轉,關註負反饋傳導路徑。

四、終端弱複蘇,關註負反饋傳導效應

防疫政策優化後市場預計終端或將迎來消費複蘇,但隨著時間推移,複蘇力度遠不及預期,且內強外弱表現尤為明顯。假期後部分企業反饋國內夏季訂單逐步收尾,且後續訂單承接有限。外貿訂單一直不溫不火,多以中小訂單和短期訂單為主。目前織造工廠的坯布庫存難以緩解,五月迎來紡織淡季,訂單偏弱,織造開機率或將處於低位運行。終端無好轉跡象,負反饋正逐步向上游延伸,需求端的拖累制約市場向上空間,關註負反饋的傳導效應,同時海外秋冬訂單或將於6-7月下達,關註訂單情況。

五、總結

乙二醇短期供應端利好逐步兌現,需求端聚酯暫穩,但終端無好轉,負反饋向上傳導,5-6月或將持續去庫格局下,乙二醇短期偏強,但節後累積漲幅可觀,乙二醇後市何去何從?關註5月18日乙二醇線上直播會議,有您要的答案。

Post a comment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