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6日,芒種,宜上新車。
據超電實驗室不完全統計,今天包括上市、大定或首秀的車型超過5款,既有預熱許久的凱迪拉克LYRIQ,也有領克全新概念車。
smart 精靈#1也在今天正式上市,這款純電動小車共推出三款車型,smart精靈#1 Pure+、Pro+和smart精靈#1 Premium,三個版本補貼後售價分別是18.16萬元、19.66萬元和22.66萬元。
來源:smart
此前smart精靈#1已開啟預定,最終的交付時間為2022年12月份。
在此之前,smart曾是奔馳旗下最便宜的產品,也開創了國內雙門微型車市場。不過隨著自主品牌推出高端車型,再有新能源時代也讓合資品牌遭遇不小的衝擊,smart是時候換個身份重新融入中國市場了。
2018年吉利集團收購奔馳母公司戴姆勒近10%的股份,隨後成立smart品牌全球合資公司——智馬達汽車有限公司(Smart),由梅賽德斯-奔馳和吉利各自持股50%。
全新一代smart產品由奔馳全球設計部門負責設計,吉利全球研發中心支持工程打造。
如今的smart,既有奔馳品牌背書,也有吉利深諳中國市場的戰術,smart能重現榮光嗎?
01
是smart,但不完全是
smart品牌自成立以來便主打都市精緻小車,用來適應越來越擁擠的城市道路,小巧的車型,乖萌的前臉一直是其特色標簽,不論是雙門還是四門版都曾引領過風潮。
不過帶電之後的smart,最大的變化就是不再嬌小。
全新的smart精靈#1長寬高分別為4270/1822/1636mm,再叫微型車顯然不再合適。雖然官方定位小型SUV,不再是微型代步車,不過2750mm的軸距,妥妥的一輛緊湊型SUV的標準。
不僅尺寸變大,smart精靈#1的設計也和以往smart大不相同,外觀上精靈#1和老對手MINI有異曲同工之妙,而車頭部分則採用比較符合純電車型身份的封閉式設計,大燈組也採用了時下流行的貫穿式佈局。
將smart精靈#1定位為奔馳車沒什麼錯,新車畢竟由奔馳全球設計部門主導負責設計,雖然沒有以往家族式的設計元素,但新車上的部分設計卻能看到奔馳其他車型的影子,比如尾燈造型,和奔馳EQ 系列不能說毫無關係,簡直是一模一樣。
來到車內,smart的LOGO並沒有變化,整體風格有些混搭。方向盤部分明顯是傳承自奔馳,但中控檯布局卻與時下國內新能源汽車品牌常用的設計方式類似:全液晶儀錶小屏+懸浮式中控大屏的設計。
新車中央通道和擋把兩個部分,都延續了奔馳的設計思路,使用懷擋式換擋機構,中央通道則設計簡約,使用蓋板式儲物格。
從造型來看,如果你要認出這是一輛smart,恐怕只能通過車頭和方向盤上的smart標誌了。
但如果說smart不是奔馳,也沒有什麼不對。這就是我們要說的第二個變化:新車雖然由奔馳負責設計,但是卻由吉利負責研發打造。可以說,smart精靈#1有一半的命運掌握在吉利手中。
smart精靈#1基於吉利SEA浩瀚平臺打造,SEA平臺是吉利汽車開發的第一個純電專屬架構,目前極氪汽車在售的極氪001,正是出自該平臺。
而且smart精靈#1採用的也是吉利提供的三電技術,後置後驅的電機佈局,電機最大功率272馬力,最大扭矩343Nm,零百加速可達6.7秒。新車搭載66kWh三元鋰電池,CLTC續航560公里。
02
L2+級智能輔助駕駛是重點
無論是特斯拉還是蔚小理,都會把自動駕駛作為主要賣點。作為新晉選手,smart精靈#1也必須跟上潮流。
此前的smart座艙智能化程度僅限於——carplay,現在全新的smart精靈#1號,無線充電、HUD抬頭顯示、智能虛擬精靈助手、手機APP遠程控制、藍牙無鑰匙進入等配置,通通安排上了。
在智能硬件方面,新車搭載了6個攝像頭、12個超聲波雷達、5個毫米波雷達,這可是要比Model 3還要來得更“全副武裝”。
全新smart精靈#1配備了高通驍龍 8155智能座艙芯片,根據官方公佈的數據,其算力可達360萬次/秒,比特斯拉目前所使用的HW3.0芯片還高了2.5倍。
在這套硬件設備的加持下,smart Pilot 智能輔助駕駛系統可實現L2+級智能輔助駕駛。
可以實現自適應巡航、自動變道輔助、自動泊車輔助、以及緊急制動輔助等超過二十種智能輔助駕駛功能。
和其他智能汽車一樣,smart同樣具備時髦的OTA遠程升級功能:超過75%的ECU電子控制單元都可以實現遠程持續升級。
頂配Premium版本搭載SiC碳化硅永磁同步電機和熱泵空調系統,更加高效和節能,因此比Pro+版本多了25km的續航。
smart精靈#1還支持直流快充和交流慢充,超級快充30分鐘便能夠將電量從10%充至80%,充電的同時還可以在手機APP中遠程實時監控充電狀態。
除此之外,奔馳smart精靈#1還支持3.3kW反向充電,可以為戶外設備供電。
03
市場在哪?
以18.16—22.66萬元售價來看,全新smart精靈#1處於中高端新能源市場,同價位區間有小鵬P5、零跑C11、AION V等車型。如果預算充足,特斯拉 Model 3甚至也是潛在競爭對手。
如果以smart精靈#1的尺寸來看,則處於國內新能源小型SUV賽道,在這一領域,既有大眾ID.3等合資品牌、也有歐拉好貓和比亞迪海豚等自主品牌。
製圖:超電實驗室
從上述車型來看,在續航和尺寸方面,smart精靈#1和特斯拉Model3略勝,而smart 精靈 #1 擁有最大的電池容量——66 kWh,這也讓smart 精靈 #1 的綜合續航達到了535—560 km。
製圖:超電實驗室
而在智能方面,無論是高出五萬元的特斯拉,還是和自主車型比拼,smart精靈#1的表現都不遜色,比如入門版的Pro +配備了8個超聲波雷達、1個毫米波雷達、4個環視攝像頭以及1個前視攝像頭,能夠實現自適應巡航、車道保持這類基本的 L2 級輔助駕駛。
如果要和奧迪Q2L e-tron進行對比,smart精靈#1在續航以及動力等方面會全面領先。如果和大眾ID.3對比,smart精靈#1比後者貴了幾萬,但智能化配置和續航也會更好,更重要的是,smart精靈#1還擁有奔馳基因。
所以從這款車的定位、配置以及價格來看,很難找到一個相同身位的對手。
其實這也是smart選擇重生的重要底牌。在此之前,smart品牌已經遭遇多年的銷量下滑和虧損。據消息稱,smart在2000年被戴姆勒集團100%控股以來,一直處於虧損狀態,年虧損在2億歐元左右,其銷量也是每況愈下,2018年smart品牌的全球銷量僅為12.9萬輛,同比下滑4.6%。
如果不及時轉變策略,smart品牌註定會被新能源浪潮所吞噬。
此時推出定位“都市明日密友”的smart精靈#1,smart似乎找到了適合自己的站位,在其目標人群中,除去價格和產品力,個性和潮流品牌也是不能被忽視的重要維度。
由奔馳設計,掛著smart車標,且更大、更輕奢、更智能的smart精靈#1號就提前搶占了純電豪華小型車市場的高地。
從預訂開啟僅24小時,smart精靈#1的預定訂單超過1萬輛,就足見其熱度。
不過smart精靈#1並非沒有對手,其老對頭寶馬MINI也有著電動化轉型的長期規劃。而且寶馬選擇與長城合作,不久後電動MINI也將誕生在中國。
奔馳與寶馬,吉利與長城,這兩對牌桌上的選手,在小眾的輕奢電動車市場也即將展開對壘。那麼問題來了,你更看好電動MINI還是電動smart?
Post a comment